榨油机榨圈生产厂家货真价实
作者:协进机械2020/9/30 23:01:50







榨油机榨条、榨圈油槽过深有哪些影响


榨油机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榨条、榨圈油槽过深,对于这种原因我们要调整榨条、榨圈的位置。饼太薄,榨膛

压力过大,我们就需要放大出饼的厚度,这样才能舒缓压力。压榨遍数过多,这种比较好解决,减少压榨次数就

行了,零件磨损是大部分榨油设备漏渣的主要原因,油料太干也会造成冒渣的现象,可以适当提高水分。真空螺

旋榨油机不但可以实现高品质油料的生产,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我们食用油的油质问题,比传统的榨油设备更可

靠、操作更加便捷、并且可以一机多用,可以压榨花生、玉米、棉籽、油葵、山茶籽等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比普通榨油机更具有流通性,我们的产品不受地域、温度的限制,四季均可以生产。










主要零部件拆装

为了使用户在拆机后能正确顺利装还原,提请用户注意:要结合各部分示意图,牢记拆开前的装配情况和拆卸顺序。在重新装配时,按拆卸前的装配顺序,倒过来顺次进行装配。

1、榨笼(榨条、榨圈)的拆装

①榨笼的拆卸: 顺时针转动螺旋轴上的手柄, 将螺旋轴从榨膛内抽出。

然后用钢棒插入压紧螺栓中Φ25孔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使之松动;拆掉上榨笼两端4个M16的连接螺栓,拆掉连接上、下榨笼的10个M14螺栓,将连接下榨笼与机架的两个M16螺栓松动几圈。松动连接机架与基座的4个M12螺栓即可将上榨笼拆掉,然后就可将榨条圈组件及榨圈取出。

②榨条圈组件的拆卸:将榨条圈垫起,注意不要垫住榨条,将其中的一根榨条冲出,其余榨条则自动松散下来。

③榨条圈组件的装配: 将拆下的榨条清洗干净, 按顺序排列共计 16 根。

将榨条圈放在平坦的地上, 然后将榨条顺序整齐的排列在榨条圈的内壁上,靠紧内壁。油槽要放于不靠内壁的一侧,所有榨条的油槽应在同一方向。

将垫片用手锤从上端打入,直到垫片端面与榨圈端面平为止。注意不能太紧,但也不能过松。用手锤敲击榨条内侧,使榨条紧贴榨条圈内壁,直到手触摸榨条内壁无突出现象为止。







大豆的压榨方法:

大豆属于低油料作物,一般大豆油脂含量在11-18%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其水份的含量一般在 13-14%(东北、华北地区偏低)。大豆在入榨前需要用规格 12 目/ 英寸筛网进行筛选、清杂,其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清杂——破碎(或粗轧)—软化——轧胚——蒸炒—压榨

操作说明:大豆用规格12目/ 英寸筛网进行筛选去杂,使其杂质含量小于0.1%,然后进入破碎,破碎程度达2-4 瓣,再进行软化,使大豆的水份含量在15%左右,软化时间40-50分钟上,再进行轧胚,轧胚的作用有二点:一是***细胞***使油容易从细胞内流出来,二是颗粒状的油籽轧成薄片,表面积增大,增加了出油面积,而且大大的缩短了油脂离开胚料的路程进入蒸炒锅进行蒸炒,蒸炒到大豆水份在 1.5-2.8% 范围内,温度到100-110 度时即可以开始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饼厚控制在 1-1.5mm左右。如需榨第二道时,饼厚控制在 0.5-1mm左右。







螺旋榨油机压榨大豆时常出现的问题:

利用螺旋榨油机榨大豆制油时, 由于操作不当或油料含水份调解不宜,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A、压榨时出现跑渣现象,螺旋榨油机,在压榨油料时,若有少量的跑渣现象,也属于正常现象(跑渣允许达 5%)。若跑渣量大,则需要进行调整。从油料方面看,油料含水份不当,太干或太湿,都会发生跑渣现象,油料太湿,条排跑渣为片状,出饼较软手一握成团状,流油中有白泡沫。若油料太干,条排跑渣为粉状,出饼发白成粉,流油不畅,显糊状。从榨油机方面考虑:大豆属于含油较低的油量,榨膛内出油间隙应少些。条排应选用榨大豆的条排。

B、压榨大豆时出现回油现象:即料斗内有油存在。对于压榨大豆,很少现在回油,因为回油是压榨含油较高的油料时容易产生的现象。

条排间隙过小:应用垫子调整条排间隙,或对装 2-3 对条排。

C、出饼不顺,或不出饼,也不进料:

榨油机出现不进料又不出饼现象,主要是新机初用时,未经磨合,使用不当所致,(有时料斗堵塞造成拨料螺拨叶子上翻致使不进料) ,当油料含水份不当时应加以调整。若不属于水份的问题,则新机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应缓慢控制进料, 待机温升达 80 度以上时方可进行正常压榨。







商户名称:济南市协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