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机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榨条、榨圈油槽过深
榨油机在长期工作后,表面会积累大量的油垢,污垢,这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机械部件磨损严重,或者出现了缝隙而造成的漏渣现象,给我们的生产工作带来了麻烦,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要进行仔细的查找原因,造成冒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榨油机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榨条、榨圈油槽过深,对于这种原因我们要调整榨条、榨圈的位置。饼太薄,榨膛压力过大,我们就需要放大出饼的厚度,这样才能舒缓压力。压榨遍数过多,这种比较好解决,减少压榨次数就行了,零件磨损是大部分榨油设备漏渣的主要原因,油料太干也会造成冒渣的现象,可以适当提高水分。
【技术保护点】
六级压榨榨油机榨圈,由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设置的一级榨圈结构、二级榨圈结构、三级榨圈结构、四级榨圈结构、五级榨圈结构和六级榨圈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榨圈结构包括沿远离榨油机进料端方向依次设置的一级榨圈、一级第二榨圈、一级第三榨圈、一级第四榨圈、一级第五榨圈和一级第六榨圈,所述一级榨圈的宽度小于所述一级第六榨圈的宽度,所述一级第二榨圈的宽度小于一级榨圈的宽度,所述一级第三榨圈、一级第四榨圈、一级第五榨圈的宽度小于一级第二榨圈的宽度;所述一级第三榨圈、一级第四榨圈与一级第五榨圈的宽度相等。
大豆的压榨方法:
大豆属于低油料作物,一般大豆油脂含量在11-18%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其水份的含量一般在 13-14%(东北、华北地区偏低)。大豆在入榨前需要用规格 12 目/ 英寸筛网进行筛选、清杂,其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清杂——破碎(或粗轧)—软化——轧胚——蒸炒—压榨
操作说明:大豆用规格12目/ 英寸筛网进行筛选去杂,使其杂质含量小于0.1%,然后进入破碎,破碎程度达2-4 瓣,再进行软化,使大豆的水份含量在15%左右,软化时间40-50分钟上,再进行轧胚,轧胚的作用有二点:一是***细胞***使油容易从细胞内流出来,二是颗粒状的油籽轧成薄片,表面积增大,增加了出油面积,而且大大的缩短了油脂离开胚料的路程进入蒸炒锅进行蒸炒,蒸炒到大豆水份在 1.5-2.8% 范围内,温度到100-110 度时即可以开始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饼厚控制在 1-1.5mm左右。如需榨第二道时,饼厚控制在 0.5-1mm左右。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