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机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榨条、榨圈油槽过深
榨油机在长期工作后,表面会积累大量的油垢,污垢,这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机械部件磨损严重,或者出现了缝隙而造成的漏渣现象,给我们的生产工作带来了麻烦,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要进行仔细的查找原因,造成冒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榨油机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榨条、榨圈油槽过深,对于这种原因我们要调整榨条、榨圈的位置。饼太薄,榨膛压力过大,我们就需要放大出饼的厚度,这样才能舒缓压力。压榨遍数过多,这种比较好解决,减少压榨次数就行了,零件磨损是大部分榨油设备漏渣的主要原因,油料太干也会造成冒渣的现象,可以适当提高水分。
控制油料籽入榨时的水分和温度油料籽入榨前的水分和温度、特别是水分,对压榨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水分过高、过低都不能使榨膛形成正常的压力,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压榨效果。
在榨油时,油料籽入榨时的水分通常是凭用户的经验来判断。这里以油菜籽为例,介绍一般的判断水分的办法,供参考:
①看菜籽
用手指甲挤菜籽,有响声并分成两瓣、有油迹,说明水分合适;挤压成扁平状为水分过高;挤压成粉末状为水分过低。也可以用两块小木板轻轻搓挤菜籽,如果壳仁分开为水分合适;壳仁不能分开为水分过高;成粉末状为水分过低。
②看出油
出油流畅、油色清亮,说明水分合适;油色浅、泡沫多、出油不流畅,说明水分过高;油色深而浑浊、粉状渣增多,说明水分过低。
③看出饼
出饼成片状,略有弹性,冷却后,折断声脆,断口处强度好、类似锯齿,手捏不粘,内面光滑,外面有裂纹,表面不带油迹,说明水分合适;出饼软而无力,成大片状,不易折断,表面带油渍,闻时有生味,说明水份过高;出饼酥松,或成粉末状,有焦糊味,在出饼圈处出现放炮、冒烟现象,说明水份过低。
机器操作
1、首先给齿轮箱注入20#机油或齿轮油至油标处,并对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油,无油标的齿轮箱油面不高于齿轮箱内主动轮轴孔的下沿。70、86型油机为4-5公斤,95、10型为10公斤左右。
2、检查各零部件是否紧固,操作手柄、插板是否灵活。
3、用手搬动大皮带轮,检查机器有无松动或卡死现象。若有异常及时排除。
4、松紧螺母,把榨螺轴拧到死点,再退回 3-4 圈,再前进半圈,以保证榨螺与出饼圈的间隙。
5、调整皮带松紧度。准备好辅助设备和生产工具。
6、启动电机,检查大槽轮旋转方向是否与标记的方向一致。并空运转3-5 分钟。
7、开机后投料应缓慢均匀,开始进料不可太猛或时多、时少、否则可能造成榨膛堵塞与卡死等机器事故。开始喂料出饼应厚些,正常出饼后,机温达到 80 度方可将料胚倒入料斗进行正常压榨。 注:开机后,应用含有一定水份的饼粕进行一定时间的新机磨合,待喂料、压榨出饼、温度正常后再投原料作业。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