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正面临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各国如何进行能源结构转型?中国在其中能做些什么?
能源结构转型压力山大
2018年12月以来,《巴黎协定》已经进入落实实施阶段,要实现《巴黎协定》把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尽快扭转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转为快速下降。
但何建坤认为,目前按照各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在《巴黎协定》下提出的自主贡献目标来讲,到203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处在上升的情况下,离实现2摄氏度减排每年还有100多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缺口,所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加速低碳转型的力度。
气候变化专门此前在韩国发布的《1.5℃温升特别报告》强化并推进了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导向及长期低碳排放战略和路径选择。
特别报告强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如果未来能够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和2摄氏度目标相比,能够大大减缓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但要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要比2摄氏度目标,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要达到3到4倍。
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
在低碳转型中,中国将作为何种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何建坤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在积极推动能源革命,制定有力度的自主贡献减排目标,经济转型升级。
实际上,中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要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实施经济、能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
当前,中国正在强化能源革命和经济低碳转型,经济的发展正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的增长。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认为,能源转型应该分为两个阶段。是解决区域环境污染,由高碳变为低碳,这一步基本上所有的工业化走完了;能源转型,是由低碳转向无碳,现在这个过程在进行中,虽然各国雄心勃勃,但从看面临的问题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主要发达已经完成了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就中国而言,现在能源接近60%仍然是煤炭,中国既要由高碳到低碳,又要由低碳到无碳,这两步要同时走,这是中国的实际。
何建坤表示,经济新常态以来,中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形势已经有效。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