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小程序应用场景:
1、平台自营式,即平台客户拥有过硬的线下资源,通过预约系统实现自己线下资源的O2O营销。
2、商家(个体)入驻式,即招商加盟型,平台整合服务行业的多家商家或个体劳动者,进行集中管理。
3、第三方承包式,微信线上预约系统下的某个分类与第三方服务公司合作。预约分类为第三方提供信息传播平台,消费者直接联系第三方进行预约服务。
在线预约小程序对比APP有什么好处?
1、与传统app相比,小程序无需安装、卸载,用完即走,触手可及。
2、与应用商店相比,覆盖用户的特定场景下的注意力资源,满足用户特定场景的需求。
3、与公众号相比,小程序连接的是人与服务,有可能取代大部分的服务号,但无法完全取代订阅号,订阅号连接的是人与特定的产品化信息,小程序与公众号可相互自由跳转,彼此赋能。
微信小程序预约功能有什么好处?
1、协助门店提升竞争能力,在门店服务中,预约可以建设客户的等待时间,员工可提前了解客户需求,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服务质量及客人的满意度,而客户满意度是服务业门店提升业绩、提高客单价、进入良性循环的决定因素,是门店的核心竞争力。
2、协助门店传播推广,在微信上宣传路径广,成本低,预约小程序可通过客户扫码收藏、转发推荐、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
“我不太高兴的地方是,我看到广告,生活社区团购平台平台制作,他却需要我去订阅他,收到它的消息。这是又很大的不同点。”张小龙说,“我认为一个广告牌,它不太应该贴一个用来订阅的号。应该是可以立即展现他的服务的链接。展现服务的链接就应该是类似小程序的形态。我不是需要收到你的push,而是了解广告背后的信息。”
张小龙说:“这样的一个使命应该是我们小程序实现的。我可以扫一下立即就获得它的信息。就像我们以前登陆网址,只是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登录网站。”
张小龙认为,我们过去是通过网站搜索服务,搜索框非常重要;现在,更多的是线下,二维码都微信的基础入口。扫一扫也是非常基础的功能,触达周边的***基本的方式。
“通过这样一种回归,以及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的回顾?来看到小程序,它是很对应于网站。但我们不希望他在手机上是一个网站的体验,而且是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定义出小程序出来。”
本质上,我们更希望用户在手机上的体验比网站好很多很多,比下一个APP好很多很多。这就是小程序的本身***所在。
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
接下来,张小龙自问自答了大家可能***关心的关于微信小程序的问题。根据虎嗅现场敲出来的,大概10个问题,张小龙逐一进行了作答。当然,基本上都是否定的答案。
个问题: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
小程序在微信里是没有入口的,很多人看到微信开始内测小程序,大家说这是一个新的机会,我们应该一波上去,去获得一些流量上的红利,但是那就非常遗憾,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其实也没有入口,一个用户如果没有订阅过任何一个公众号,他在微信里面找不到这样一个入口,小程序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去运行过任何一个小程序,他在微信里也是找不到小程序的入口。
这跟之前提到的一些产品理念相关,在微信里我们一直在倡导去中心化的结构,所以你到现在都不可能看到在微信里会有一个订阅号的入口,里面有一个分类,有排序或者有推荐这样的东西存在,这一点从公众号的一步就坚持是这样的,这个对公众号平台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因为当微信没有这样一个入口的时候,所有提供公众号服务的企业他们会想办法把自己的二维码铺到所能够铺的地方去,那就真正实现了公众号的入口其实不是在微信里面,而是在二维码里。如果是我们有一个基础的入口的话,那大家可能抢夺的都是微信里的入口,如果我们有推荐的话也不是一个好事情。我们的推荐就会变得有更多人订阅。
所以对于小程序来说,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小程序用户更多是从哪里去启动它?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扫二维码。
前不久跟一个合作伙伴的公司在聊这个话题,他们希望能够知道小程序的发布时间,好做一些准备。
他们提出一个场景我觉得特别的切合,他们说现在其实没有电子化,所有人去坐汽车的话必须要去汽车站现场去买一张票,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你要去排队买票,然后再去坐车,他们希望用小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每一个汽车站立一个二维码,所有到汽车站的人扫一下二维码就启动购票的小程序,然后直接通过小程序来买好票,这样售票窗口就不用存在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贴合小程序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会有很多很多,昨天跟我们小程序这一块的同事在聊,他们说有人做了一个小程序特别方便,是在公交站里面等公交站的时候,想要知道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来,这个时候只要扫一下公交站的二维码,启动公交站的小程序就可以看到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来,这也是特别典型的一个小程序的场景。
所以至少在前期我们会更多的鼓励小程序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地方,就像公众号的早期一样。
二个问题是,会不会有一个类似于小程序商店的地方,可以去下小程序?
其实是不会有的,大家可以推理出来,我们没有下过程,所以不存在一个应用商店去下。
但是大家会说我想在里面去浏览,去找一些小程序,查找是另外一回事,搜索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们并不会存在一个小程序的商店,所以我们也并不会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做一个APP的分发想法。
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这个想法,就像公众号从来不会有一个公众号中心,里面可以分门别类列出所有的东西出来,不会有这样的东西,我们认为应该没有一个中心入口,是去中心化的形态,所以我们也不会做小程序的分类、排行、推荐。
关于推荐大家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大家可能会认为为什么不把用户感兴趣的一些东西推荐给他?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想法用到公众号里,我们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将来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在微信里我们曾经考虑过对机器推荐和一个人的社交推荐的差异,朋友圈其实是类似于社交推荐,你每天会在朋友圈看到很多的文章,你的朋友其实起到了一个推荐器的作用,使得你不用依赖系统的推荐。
如果我们系统来做可能没有你的朋友们做得好,因为系统不会给你推荐一些你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系统只会强化你接触过的信息,延边社区团购平台平台制作,并且不断地去学习你的历史,往你的历史方面继续推荐,但是你的朋友可能在朋友圈里面说,某一部电影很好看,那你会因为你的朋友去看了这部电影而去看这部电影,机器是无法理解这一点的,机器只会采集你过去看过的电影,然后把你看过电影的类型整理出来,认为你就喜欢这一类型的电影,但是你朋友推荐的电影可能是你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电影形态,所以微信里更多是依赖于社交推荐。
社区团购的弊端和壁垒在哪里呢?
(1)社区团购只是一种电商渠道和模式的微创新。而渠道的价值,在今天销售渠道丰富的背景下,并非像技术创新那样很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壁垒。
作为模式创新和微创新,往往意味着,这个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壁垒比较低,参与的人和模仿的人可能非常多,竞争可能很剧烈。而社区电商本质上是一个电商渠道,一个卖货渠道。
以前零售业有句话:叫渠道为王。
而如今,电商平台遍地开花,渠道实在太多;而且,渠道的价值在今天并不像以前那么突出。
本质上,沃尔玛是卖货渠道,淘宝也是渠道,京东是渠道,拼多多是渠道,微信小程序是渠道,就连线下的小卖部和全家超市,这些都是卖货的渠道。
而这些渠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几乎不生产货品,他们只是把各种厂家和品牌的货品聚合起来,本质上可以看做是货品的搬运工,赚的要么是入场费,或者是流量分发费和基础的货品差价。
就像农夫山泉的广告:我不生产水,我只是水的搬运工。
而作为搬运工,在今天如果不能快速形成量,其实是处于产业链的非核心层,渠道只有靠庞大的流量和销量,才可以赚到可观的差价,或者流量分发费。
的零售品牌模式,其实是货品是由自己来生产和定义,而且,售卖货品的线上线下渠道也是自己来掌握。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在***各地卖衣服的Zara,和卖手机的苹果,卖咖啡的星巴克。
当然,还有优衣库、无印良品、小米之家、盒马生鲜。
另外,你会看到:现在沃尔玛和全家超市也不仅仅满足于做货品的搬运工,目前也开始售卖自己品牌的商品和食品了。
所以今天,渠道的价值并不像以前那么突出。
甚至可以说,随着以微信公号和小程序等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电商渠道的增加,现在电商和零售不再是渠道为王,而是产品 渠道为王。
市场不缺渠道,更缺的是新奇特的好产品。
那作为一个电商渠道,社区团购的壁垒在哪里呢?
长期看,社区团购其实***核心的环节在:供应链和用户体验上面。
提到电商,自然离不开用户体验,其实就是解决买和卖的问题,包括品质和价格、软件体验感、***感。
同样,社区电商这里也包含几个关键要素:展示 APP、供应链、***、物流、收货、***。
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的,***稀缺***核心的竞争力?
我们先来看下:社区团购的人群主要是基于本地的社区,社区天然具有离用户近的特点,但同时也非常受限于地理位置的圈子。而社区里年龄比较老点的大爷大妈们,可能更相信线下门店买水果生鲜。
社区团购的消费者年龄层其实以70到90后为主。
这些人群有线上点外卖和买水果的习惯,并且下单主要在团长指导下的微信群里。
顾客一开始其实对软件的使用可能并不那么在乎,因为顾客就在微信群这个场景里,互动性和即时性很强。
一旦有不新鲜的水果,一两次可能问题不大,三四次后邻居之间就会比较尴尬。
并且,物流方面是当天团购,次日就可以收到货,这样是比较理想的。
拿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当你坐在家想买2斤水果的时候,你可以上美团外卖,因为足够快。
也可以上京东到家或者京东超市生鲜频道上,速度和品质也还可以。
这其中,是软件体验重要,还是团长资源重要,还是物流或者配送?
但***前提和基础的点是:如果下单后,收到的水果经常质量不稳定,常常不新鲜,并且价格并不比实体门店便宜,那么,基于社区的邻里之间,很难养成在社区团购上继续买账。
考虑到物流和选品,社区团购下半场一定会以 实体店仓 社群的形式存在。
所以,瓜果蔬菜社区团购平台平台制作,长期看,社区团购其实***核心的环节在:供应链和用户体验上面,本质上是信任和温度。
那么,考虑到选品和供应链:
(2)社区团购,如何保证向团长背后的小区居民持续提供 新鲜便宜可靠的产品?
(3)如何保证社区团购产品的品类丰富度?除了单调的生鲜水果,是否还有食品,日用品,甚至一站式的家庭生活用品,这是一个挑战。
(4)如何保证当天团购下单,次日就可以收货?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而要保证持续良好的产品,品类和物流,就需要考虑足够多的选品运营人员,更重要的是,足够近的仓库密度,还有足够快速新鲜的冷链物流配送。
这些都是基础设施和重投入。
而一旦增加了品类,又意味着物流和供应链成本的增加,七八个品类比较好控制质量和速度,而将SKU增加到七八十个时候,意味着物流和供应链成本的快速上升。
但是太少的SKU和品类,消费者又觉得东西太少太单调。
而且,新建了足够密度的仓库,离用户足够近,配送足够快,又意味着各种成本的快速上升,***终是否有相比实体店长期的价格和便利性优势,这是一个重要的疑问。
其实,还有***的:社区团购是基于微信群进行获客和购买的,严重依赖微信群和团长的拉新。
(5)随着竞争的加剧,社区团购公司和购物微信群都会越来越多,人们是否会一直保持新鲜并习惯在微信群进行买东西这种比较喧哗的购物场景和购物方式?
微信群的互动性特别强,但也同时存在,消费者可能需要经常盯着弹跳的群消息,随着社区团购平台的增多,可能一个同小区的消费者同时进了几个社区公司的微信群,同时盯着几个微信群,很容易造成打扰和审美疲劳。
并且,由于社区团购的团长一般是小区宝妈和单个个体,没有实体店支撑,去小区某个点自提收货时候,容易造成没有实体店的不稳定和不信任感。
(6)到底要不要实体店支撑?是采取 社区店 社群的形式,还是采取直接 宝妈 社群的形式,比较好?
或许,也没有,不同阶段用不同的和市场打法,才是可行的。
前期可以没有实体店支撑,但中后期肯定是要增加门店和仓库支撑的。
如果用实体店,意味着社区拓展和增长会比较慢,拼团社区团购平台平台制作,模式较重,成本也会大幅增加,但消费者的信任感会更好。
如果不用实体店,直接是宝妈 社群的模式,可以快速拓展小区。
但从长久来看,并没有形成实体店支撑,一旦消费者审美疲劳或者产品把控不好,则信任和业绩很难持续的增长。
(7)作为团购渠道,在竞争足够激烈背景下,社区团购公司如何保证社区团长拥有长期持续的分红,同时在分红后,又持续保证团购产品有足够的毛利和竞争力?
社区团购的增长和拉新,很多时候是非常依赖居住在社区里的团长来拉动的。
同时,团购本身就不是高毛利和高门槛的销售渠道。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社区团购模式的长期增长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8)***后,社区团购作为寄居在微信生态上的电商模式,非常依赖未来微信的政策和微信的用户习惯和用户粘性,这点给社区团购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潜在不确定性风险。
以上8个点,是我思考的关于社区团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四、未来几年的发展动态
基于社区团购,未来几年社区团购和电商的发展动态会走向哪里?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