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松机纵向排列图的绘制
(一)确定每节罗拉的绽数
锭距虽是纵向排列的一个基本参数,但是在进行开松机机器的纵向排列中,每节罗拉的使数(也就是两罗拉座之间的锭数)就成为更加具体的基本数据,开松机纵向的长度分段都是按照每节罗拉使数的整倍数来考虑的。每节罗拉的键数,主要是根据罗拉加压后的挠度不能过大而影响纺纱质量这个因素加以确定的。经验证明,挠度以不超过0.25毫米为宜。棉纺开松机每节罗拉的键数一舷取6键或8链。对于每节罗拉的锭数,应在调查条件类似机台或进行计算试验后加以确定。A513型开松机是在调查类似机台后确定每节罗拉为8链,样机制成后,经实测验证其加压后的挠皮是0.25毫米。
(二)确定两中墙板间的使数
在升降采用牵吊型式并以中精板作为升降导轨(或以中精扳附近的附加机构作为导轨)的条件下,钢领板的分段就在中精板处。因此,两中精板之间的钱数,主要以钢领板的刚度而定。一熊以钢领板的长度不起过1400毫米为限,这样两中埔板间的锭数(单面)为1-18锭。A513型取16锭,为每节罗拉链数的两倍。
(三)确定粗纱架立柱(中段)跨距
粗纱架立柱跨距常以两立柱间的单面键数表示,主要根据糊纱架长向件的刚度而定,一般为16-24锭(每节罗拉链数的整倍数)。常见的方法是将粗纱架立校的跨距选取与两中精板之间完全相同的锭数,这样把纱架的排列纳入了中精板的排列规律,设计上比较简单。但是, A513型的中精板跨距是16锭,如果粗纱架跨距也取16锭,这样就使粗纱架立柱、托脚等零件的常用数量相对增加,造成浪费,所以A513型粗纱架立柱跨距不采用16锭,而取24锭,与两中精板间键数形成1.5倍的关系,这样就不致引起两者之间排列关系混乱。
开松机三上四下牵伸机构及其工艺参数
为了同大牵伸细纱机配合纺制租、中号(低、中支)棉纱,衣服开花机,选型时确定A453B型开松机的牵伸装置采用三上四下前置式曲线牵仰,其结构如图4-26所示。其工艺参数的调节列于表4-8。
A453B型开松机在选型鉴定时,曾用二併单粗的工艺纺28号(21英支)和14号(42英支)细纱,分别同大面积的二併二粗和三併二粗工艺作了纺纱质量的对比试验(见表4-的,其结果证明A453B型开松机的三上四下牵伸在纺中号(中支)纱是高质量的,而且由于第H罗拉直径为19毫米,可使前区握持距接近一般棉纤维的品质,挺度,因而其质量要比普通老机改造的牵伸装置好。但在纺细号(细支)纱时质量还不够理想,在潮湿季节加工细而长的纤维还容易绕第II罗拉。
三上四下牵伸装置的牵伸能力一般在4~8倍以内。由于前牵仰区摩擦力界布置比辊合理,控制纤维运动良好,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后牵伸区第皿罗拉上有反包围圆弧,同时中区没有集棉作用,考虑不使须条过分扩散而削弱进入前区的后部摩擦力界强度和扩展幅度,后牵伸尽可能小一些。当总牵伸比辊大时,布料开花机,为了减轻前区牵仰的负担,则应适当提高一些后牵伸倍数,常用的为1.3--1.6倍。
罗拉隔距应使钳口握持距与纤维的长度相适应。喂人开松机三上四下牵伸装置前区的纤维伸直度虽辊在併条机上的为好,但须条内的纤维却少得多,为加强该区的摩擦力界,充分发挥曲线牵仲的性能,握持距辊併条机前区为小,一般为L 1--3毫米。后区握持距为L 16--14毫米,同併条机后区差不多。由于开松机喂入和输出纱条的寇量辊併条机轻得多,各区牵伸力都辊小,
且罗拉转速又远辊併条机为低,不易打滑,开花机,因而各列皮辑上的压力可小一些。一般总压力为30~37公斤/双键,其中前应辊为12-15公斤/双绽,大皮辊为10.--12公斤/双键,布碎开花机,后It辊为8.......10公斤/双键。
开松机复动式半开口式提花机构
开松机复动式半开口式提花机构改造成复动式全开口式提花机构。图7-41是复动式半开口提花机构的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囱两只刀箱1、控制两把竖钩,相对地作上下运动。这两把坚钩2、2'通过两根吊线3、3'带动一根首丝作上 下运动。首丝4再带动综丝作上下运动。图上 所示右边竖钩2上升到高位置时,首丝4完全被右边坚钩所提起,此时左边竖钩2'并不起作用,左边吊线3'呈放松状态。要是第二梭时这根首丝4还儒继续上升,那么左边竖钩2'被下刀籍1~钩往而上升。但 开始时右边竖钩2下降,首丝4也随着下降。要下降到一半高度时,左边吊线3'才随着竖钩2'上升和拉紧伸直而随左边竖钩2'上升而提起。首丝4的运动规律如图7-42上的实线所示。这种首丝要下降到一半高度再能继续上升的运动规律,叫作半开口式。,在半开口式的提花机构已逐步为全开口式所代替。
图7-43是开松机复动式金开口提花机构,它与半开口式的不同点是:(1)每一根首丝1由一根两面有钩的竖钩2拖动,作上下运动,不是象半开口式那样,用两只竖钩、两根吊线来带动一银首丝。因由两根吊线带动一根首丝,首丝可能有歪斜产吊线一根松一很紧而容易搞乱,另外,在吊线交替时有一定的冲击。(2)如果某一首丝需连续两纬都停留在梭口高位置,当竖钩2一次升到高位置时就由横动刀箱3上的刀子4把它钩住,使它保持在高位置不掠下来。这样可避免一舷半开口复动式提花机构上练、丝在连续上升时先要下降到中间位置再继续上升的缺点,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带来的摩擦和不必要的动力消施等.它的首丝运动规律,如图7-42上的虚线所示。
’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