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的发展自20世纪初始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先后产生了十个大类的调节阀产品、自力式阀和定器等,调节阀和控制阀的发展历程如下:
20年代:原始的稳定压力用的调节阀问世。
30年代:以“V”型缺口的双座阀和单座阀为代表产品V型调节球阀问世。
40年代:出现定器,调节阀新品种进一步产生,出现隔膜阀、角型阀、蝶阀、球阀等。
50年代:球阀得到较大的推广使用,三通阀代替两台单座阀投入系统。
在调节理论的术语中,调节阀既有静态特性,又有动态特性,因而它影响整个控制回路成败。静态特性或增益项是阀的流量特性,气动调节阀生产,它取决于阀门的尺寸、阀芯和阀座的组合结构、执行机构的类型、阀门定器、阀前和阀后的压力以及流体的性质。
动态特性是由执行机构或阀门定器一执行机构组合决定的。对于较慢的生产过程,如温度控制或液位控制,阀的动态特性在可控性方面一般不是限制因素。对于较快的系统,如液体的流量控制,调节阀可能有明显的滞后,在回路的可控性方面一定要有所考虑。一般只有控制系统的***才需要关心调节阀的动态持性,关于应用阀门定器的正规考虑如第9章中所讨论的,将满足大多数调节阀装置的需要。
运输和保管。调节阀在运输和保管期间,应用专用支架固定,防止松动;安装在调节阀上的有关附件,如阀门定器、手轮机构等应牢固,应防止与调节阀连接的反馈杆等部件受到外力损伤;各连接接口应用塑料膜封套,防止外物***;调节阀的连接口可用配套法兰和盲板密封,也可采用黏性纸密封,防止外物***。运输时应 加装牢固的木箱,并采取防风沙、雨水和粉尘等恶劣运输环境条件的影响。运输和保管的环境条件应满足产品说明书要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