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磷酸盐型缓蚀体系以磷酸盐和硼砂为主剂,不含硅酸盐。该体系对冷却系统中钢、铸铁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铝也有一定保护作用,适合以钢、铸铁为主要材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但研究发现,磷酸盐在高温条件下对铝的保护作用减弱,硼砂还将促进铝合金传热腐蚀。因此,该体系不适合以铸铝合金为主要材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再者,磷酸盐会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形成絮状物沉淀,阻塞散热器盘管,造成冷却液流动不畅,产生过热现象;而且当水中磷酸根浓度超过10mg/kg时,即可产生富营养化,加重水质污染,不利于环保。冷却液一般都是通过储液罐倒入,一般发动机前置的轿车需要3-4升左右的冷却液,而发动机后置或者中置的汽车,则仍然需要车头的水箱进行散热,所以冷却系统的结构要更大,因此碍于整体的布局,导致这些车所需要的冷却液会比前置发动机的汽车要多上很多。因此,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对磷酸盐的使用加以严格限制,以磷酸盐为主剂的缓蚀体系逐渐被淘汰。
同各个***冷却液的通用标准相比,一些汽车公司的冷却液标准在内容方面则相对严格和具体。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制定的冷却液供货标准要求:硅酸盐含量不高于600一700mg/kg,不含磷和胺;雷诺(欧洲)标准要求不含亚酸盐和胺盐,神龙标准(欧洲)要求不含硅、亚酸盐、胺、硼和磷酸盐。从这些标准对冷却液的组成限制来看,汽车冷却液倾向于发展无磷、无胺甚至于无硅的配方体系;此外,防冻剂本身会添加防锈剂,这将使防冻剂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冷却系统。从环保方面的限制看,磷酸盐和胺型冷却液将逐渐被淘汰。
如果汽车行驶超过80,000公里,或大约4年,这一次,无论防冻液是否充足,您仍然需要更换它。因为防冻剂中的添加剂会因反复蒸发和冷却而逐渐消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冰点还是沸点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效果自然不好。市场上有许多防冻剂,一生中不需要更换。听起来真的很棒,但不推荐这里。一方面,这种防冻剂的价格非常高,不符合成本效益;第二,如果汽车发生故障,导致防冻液泄漏,那么没有更换的生命就没有了。选择合适的沸点是防冻液的另一个重要性能参数,可有效避免发动机“开启”。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