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我国海岸线漫长,据统计滨海地区有8万多家各类企业、2亿多人口,如为了成就天津经济新增长点,天津塘沽区在海岸滩涂启动了中国***庞大的围海造地工程,在新造出的2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建成了乙烯、炼油、储油、以及海水淡化等临海工业。临海工业的兴起,不仅占用海滨湿地,还引入多种化学污染物和***性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是COD、油类、***等。黄海沿岸工矿企业污染物入海量,几乎全部通过河流入海,其中长江分担率***多,南海沿岸工矿企业污染物入海量,通过河流入海占绝大部分
就全年而言,中国海海面热通量代数和为负值,这就意味着总效应是海洋失热。然而,中国海各海区年平均海面水温并未逐年下降,究其原因就在于,海区三维全热量平衡中,还有重要的一个分量—热平流—在起作用,这就是强劲的黑潮暖流不断地向中国海实施平流热输送。每年黑潮输入东海的水量,约为长江年平均径流量的1000倍,其流入和流出东海的水温差,冬季可达(3~10)℃,通过平流而输入东海的热量之大,显然不能低估。通过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输入南海的热量亦相当可观。正是这巨额的热平流,大体上抵销了海面的失热,才使得各海区年平均水温大体不变。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模型冰和非***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