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和脱酸生产工艺
中和脱酸工艺就是在净化水解液时采用中和法。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木糖醇在保定开始试生产时,就是采用这个方法,如保定厂的一号生产线。此法的工艺路线如下:
原料 → 水解→ 中和 → 浓缩→ 脱色→ 离子交换→ 浓缩→ 加氢 → 浓缩→ 结晶→ 分离→ 包装
这是典型的木糖醇生产工艺,在水解液净化过程中,采取了一次中和一次离子交换工艺,在这个工艺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次氢化液离子交换,就变成了一次中和脱酸二次交换工艺,都属于中和脱酸工艺。3、由于其独特的功能,与其它糖类、醇类调和食用,可作为低糖食品的甜味剂。我们知道,在木糖醇生产过程中,玉米芯首先要水解生产水解液,水解时要加催化剂—***,而水解后,***就存在于水解液中,但在生产过程中,这部分*** 必须除去,顾名思义中和脱酸工艺就是用中和的方法将酸除去,中和剂通常用碳酸钙。***被碳酸钙中和成石膏—***钙,***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石膏都成为沉淀经过滤除去。
中和脱酸工艺的优缺点:中和脱酸工艺比较简单,酸碱消耗低,可降低成本,设备也比较简单,易操作,***少。5g,密塞,轻轻振摇使溶解,在暗处放置5分钟,用硫dai***钠滴定液(0。但由于它是初始工艺,必然有不足之处,它的缺点主要来至工艺本身,众所周知,石膏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也不是jue对不溶解,在进入下个浓缩工序时,随着水解液变浓,石膏在水解液中浓度也变大,呈过饱和状态,此时就有一部分石膏又沉淀出来,沉积在蒸发器的管壁上,形成隔热层,降低蒸发效力,浪费蒸汽,降低设备利用率。 由于,这层结垢很难除去,特别是很难用化学方法除去,不得不用机械法清除结垢,不但麻烦,而且劳动强度很大,对设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我国木糖醇工业现状:我国的木糖醇工业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为解决当时甘油供不应求的情况,作为甘油的代用品而发展起来的。60年代末在保定、吉林分别建厂,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又在漳州、开化建厂,年总产量不超过2000吨;90年代初经有关部门同意又在唐山等地建厂,年总产量约5000吨。临床实践表明木糖醇并不能zhi疗糖niao病,而且木糖醇吃得过多,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niao病ren不宜多食木糖醇。随着木糖醇在食品、领域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国际市场特别是西欧、美国和日本市场需求量增加,木糖醇市场紧俏、价格上扬,外商到处寻价,造成了市场空缺的假象,促使各地纷纷上马组建新厂,老厂也不断扩产,生产厂家猛增至60余家,年生产量超过30000吨。个别厂家在新建、改建或扩建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走了很多弯路,有的根本不能正常投入使用,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此期间,个别研究设计部门在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既得利益,不顾大局转让技术,造成生产厂家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这些都使木糖醇(木糖)工业步入了一个发展的怪圈,不到几年,投入木糖醇(木糖)建设资金多达十几亿元。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