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确定立柱的间距,以路基、通道、活动护栏口、立交、平交为控制点进行测距。立柱的间距分为2m和4m两种,2m间距的为加强立柱,4m间距的为普通立柱,而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异形间距,所安装的护栏板称异形板,异形板由于间距不定,所以制造难度大,又影响工程,因此在确定立柱间距时尽可能减少异形间距。如两座桥之间,防撞镀锌护栏,要先机械两桥间距,看能否不出现异形间距,如果出现异形间距,要确定把异形间距出现在哪一端,或中间,然后记录下桩号及间距尺寸,以便专门制作异型护栏板;如果立柱间距可能有不大于25cm的间距零头数,可通过分配法将其调整至多根立柱。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管线匝道上放线***,立柱间距实际尺寸要做到内收外放,但收和放的尺寸不要超过5mm,因为板是直的,而间距在路缘石上是曲线,间距尺寸放和收之后,防撞镀锌护栏在安装时变得容易,而且线形美观平顺。
(2)立柱纵向位置的确定:先在路缘石上用红铅笔根据立柱间距划出横线,再用线绳和钉子顺路方向上放出一条线,反复调整线形,然后用红铅笔在这条线上划出与横线垂直的纵线,形成十字线,在打入立柱时,严格按立柱距十字线中心距离打入,这样就保证了立柱在纵向上的顺直度。
(3)柱的高度控制:立柱的顶面是否平顺,决定了防撞镀锌护栏顶面的平顺,立柱高度是影响防撞镀锌护栏线形的因素。首先用水准仪对每一个立柱位置的十字线进行水准测量(不需水准点,只测相对标高),用这些数据计算出坡度,具体算法如下:假设架一次水准仪测n个桩位,用第n个数减去头个数,所得值除以(n-1),得出一个值a。头位置立柱高70cm,第二个位置立柱高应为头数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a,再加上70cm即为要得到的立柱高,第3、4…n个位置立柱高依次类推,在每一个将要打入的立柱上用红铅笔划出打入深度。这样既保证了立柱顶面高度的平顺,又能使立柱顶距路缘石顶高度误差很小。
热镀锌也叫热浸锌和热浸镀锌:是一种有效的金属防腐方式,主要用于各行业的金属结构设施上。是将除锈后的钢件浸入500℃左右融化的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从而起到防腐的目的。热镀锌工艺流程:成品酸洗-水洗-加助镀液-烘干-挂镀-冷却-药化-清洗-打磨-热镀锌完工。热镀锌是由较古老的热镀方法发展而来的,自从1836年法国把热镀锌应用于工业以来,已经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了。然而,热镀锌工业是近三十年来伴随冷轧带钢的飞速发展而得到了大规模发展。
防撞镀锌护栏90%以上都采用热镀锌工艺处理,防腐防刮,锌层厚,防腐防锈效果好。
冷镀锌也叫电镀锌,是利用电解设备将管件经过除油、酸洗、后放入成分为锌盐的溶液中,并连接电解设备的负极,在管件的对面放置锌版,连接在电解设备的正极接通电源,利用电流从正极向负极的定向移动就会在管件上沉积一层锌,冷镀管件是先加工后镀锌。冷镀锌涂料主要通过电化学原理来进行防腐,因此必须保证锌与钢材的充分接触,产生电极电位差,所以钢材表面处理很重要。理论上电镀锌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热镀锌的锌层厚度,但是一般实际情况下,电镀锌层普遍较薄导致防腐防锈效果都较热镀锌要差,保护年限也较短,防刮效果差,但是相对成本低,外观较热镀锌亮丽。
为了确保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事故过程中的乘员安全和行车安全,防撞镀锌护栏基本结构参数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车辆与护栏碰撞事故加以分析和归类,对于不同碰撞事故,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本文主要研究车辆骑跨护栏事故模型和分析下钻事故发生机理,分别得到两种主要碰撞事故对应的防撞镀锌护栏安装高度,以确定上、下护栏板安装高度取值范围;其次,设定上、下护栏板伸出量差值δ和立柱跨度的取值范围;后,通过均匀设计对上述四个参数进行优化,确定能满足护栏评价安全指标的优化值。其参数设计流程如图所示。上护栏板安装高度H范围的确定
防撞镀锌护栏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防止大型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时产生骑跨等严重的交通事故,并保证微型轿车不发生下钻事故。微型轿车发生下钻事故的低临界高度为上护栏板安装高度的上限值;大型车辆发生骑跨事故的高临界高度为上护栏板安装高度的下限值,满足前述条件,才能达到护栏的初设计要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