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桐育苗技术规程--山东济宁地方标准如下: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林木种苗协会、济宁市林业场圃种苗站、济宁市任城区林业场圃种苗站、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苗木协会。
悬铃木(法桐)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苗圃的建立、土壤管理、施肥、作业方式、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移植育苗、苗木生长期管理、灾害防治、苗木调查和出圃、苗圃档案。
本标准用于城乡绿化和园林绿地的露地栽植苗木。
2 引用标准
GB 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CJ/T 24—1999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GB 6001-85育苗技术规程
CJ/T 23-1999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DB -2011悬铃木(法桐)苗木质量分级
3 苗圃的建立
3.1固定苗圃
3.1.1 新建苗圃要设在交通方便、劳力充足、有水源、电源的地方。面积大小,要根据植树造林对苗木的需要量、建设单位经济状况和苗圃耕作制度来决定。
3.1.2 苗圃要选择地势平坦,坡度不超过5°,排水良好,土层厚度不少于50 cm,移植大苗培育,土层厚度不少于80 cm,水质含盐量不超过0.15%,地下水位适宜的深度,沙土地区1-1.5 m以下,沙壤土2.5 m以下,粘性壤土4 m以下,pH值在6.0—8.0之间的沙壤土、壤土,圃地要远离疫区、病区和虫源区。
新建苗圃和原有苗圃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要逐步平整和进行土壤改良,改变苗圃生产条件。
3.2临时苗圃
农耕地育苗,要选有排灌条件、肥力较好的土地。不可选用前茬作物对苗木易***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的土地。
3.3区划原则
a 便于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对圃地、道路、输电、排灌设施和房屋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便于生产和机械作业;
c 生产区、试验区、辅助用地的位置和所占的比例要合适,辅助用地一般不超过总面积的25%;
d 苗圃周围要设置绿篱,在风沙地区和面积较大的苗圃要设置防护林带。原有苗圃区划不合理的,要重新区划。
3.4设施设备
a 办公、生产、生活用房;
b 机械、机具和作业工具、病虫防治器械、药械;
c 水利设施;
d 气象、土壤测定和科学实验等必须的设备、仪器;
e 电话、计算机等通讯、网络设备。
4 作业设计
苗圃根据生产需要,在育苗前要做好作业设计,其内容包括:作业方式、育苗方法、育苗面积、苗木产量、质量、圃地安排、育苗技术措施、种(条)子、***、肥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苗木成本等。
苗圃作业设计,由苗圃业务负责人***技术、财务人员共同编制。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或发现问题,要及时***审议修改。
5 土壤管理
5.1 整地
5.1.1圃地在育苗前必须进行整地,包括翻耕、耙地,要求作到深耕细整,消除杂草、树根、石块,地平土碎。
5.1.2秋(冬)翻地深度要达到30cm以上,浇足冬水,翌年早春耙地;春季翻地深度要达到20cm以上,随耕随耙,及时平整、作床。
5.2土壤处理和改良
5.2.1育苗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药剂消毒、换土等方法进行土壤处理,防止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土壤处理常用药剂,见附录B1。
5.2.2圃地土壤瘠薄的逐年增施有机肥料,偏沙的混拌粘壤土,偏酸的要结合施肥,增施石灰、骨粉等;偏碱的要大量混拌经过腐熟的和消过毒的腐殖质或松针土和适量的***亚铁;土壤粘重的要拉沙客土,逐年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5.3轮作、间作
根据育苗树种的特性和圃地肥力,实行不同树种苗木的轮作或苗木与绿肥、牧草、农作物轮作、间作,做到对苗圃地“养用结合”,提高地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 施肥
6.1 苗圃要广开肥源,常年积肥和种植绿肥。施肥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和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原则。提倡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掌握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与用量。
6.2 苗圃要定期(3-5年一次)在土壤改良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掌握土壤的水、肥和pH值的变化情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6.3 堆肥、厩肥、饼肥、人粪尿等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6.4 基肥以长效有机肥为主,为了调节各种养分的适当比例,也可以施无机磷、钾肥和少量无机氮肥,基肥可结合翻耕,均匀地施入深土层中。土壤瘠薄或培育需肥较多的树种,翻耕时施入大部分,留少部分在作床(垄、畦)时施入上层土壤中。
6.5 在苗木追肥用***肥料,在苗行间开沟(或苗木根际周围挖穴),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盖土、浇水;亦可用水将肥料稀释后,***喷洒于苗床上(喷洒后用水冲洗苗木)或浇灌于苗行间。追肥次数、时间和用肥种类,根据育苗方法和土壤肥力确定。一般每年追肥2~3次,生长侧根时进行***次追肥,在苗木封顶前一个月左右时(立秋时),停止追施氮肥。
6.6 喷施叶面肥料应将原液稀释到一定倍数后,在天气晴朗的下午5点以后进行。
7 作业方式
7.1 苗圃作业方式,分畦作、垄作。
7.1.1一般情况下采用畦作。
7.1.2 在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的苗圃要采用垄作。
7.2 苗畦的畦面要低于畦埂15-20 cm,宽2-3 m,畦长60-80 m,畦埂宽30 cm。
7.3 苗垄的垄底宽60-70 cm,垄面宽30-35 cm,行距视育苗需要确定,垄长根据地形确定。
7.4 苗畦、苗垄要在扦插(移植)前完成。达到土粒细碎,表面平整,上实下松。如土壤干燥,作畦(垄)前灌足底水。
8播种育苗
8.1 播种地的安排 播种地要安排在土质好、灌溉方便、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生产区内,播种前苗床***,保持苗床湿润。
8.2种子采集与处理
8.2.1采种 翌春前,采拾悬铃木果球装入麻袋,播种前,敲打果球破碎,捡除果球中间的小圆球心,用手在铁筛上反复揉搓,将绒毛和针状种子分开,便可得到净种,装袋待播。
8.2.2种子质量要求 符合***标准要求和《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8.2.3种子处理 使用药剂消毒,见附录B2。
播种前1-2天,用30℃温水浸种24h,10-12h换一次水。
浸种后,将种子捞出放在避风向阳处催芽,如有条件可放在温室内增温,增温期间要检查数次,每次应搅拌并喷水保湿,使种子受热均匀。
8.3播种
8.3.1播种时间 春季当日平均温度达15-20℃左右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上中旬***为适宜。
8.3.2播种量 每公顷用种量150-200kg,也可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X=[A×W÷(P×G×1000000)]×C
式中:X—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实际所需的播种量;
A—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的计划总产苗量(株);W为千粒重(g);
P—种子纯净度(小数);G—种子发芽势(小数); C—1.1损耗系数。
8.3.3播种方法 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0.4m,开沟浅播;撒播,按计划播种量,将处理好的种子混沙,均匀撒播在苗床内。
播后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不超过1cm),用碎麦秸或稻草覆盖。
提倡使用塑料薄膜小棚或地膜覆盖,有利苗木生长。
8.3.4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小水漫灌,其后视土壤水分情况及时***,有条件的可给床面喷水,至出全苗。
9 扦插育苗
9.1 种条的选用与准备
9.1.1采用采穗圃母树上生长健壮的穗条或扦插苗当年生长的干条;幼、壮年树上当年生长健壮、节间距离较短的主轴枝或从根部萌生的当年生长健壮的萌芽条。
9.1.2硬枝种条在晚秋树木落叶后至封冬前采取。将种条按15-18cm长度截制成插穗。插穗上至少有2个节间。插穗截制后,按粗度分级捆扎,湿沙窑藏。
9.1.3截制插穗的刀具要锋利,要求做到切口平滑、不破皮、不劈裂、不伤芽。插穗上剪口距上芽不小于1cm。
9.2 扦插时间与技术
9.2.1 硬枝扦插在惊蛰前后10天左右,约3月5日至25日进行。
9.2.2 为提高地温,***杂草生长,出苗整齐,扦插前复黑色薄膜。复膜前,在整好的地上先造墒,后耧起、耙平,按栽植行从一头开始复膜,边复边将两边缘用碎土压严。
9.2.3按行距60cm,株距40cm扦插, 密度42000株/hm2。2年生留床苗,密度13950-21000株/hm2。单位面积上扦插(留床)株数,要比计划产苗量多5-10%。育苗密度,见附录A。
9.2.4扦插前按即定的株行距,用扦插锥将黑塑料薄膜扎破,插至插穗扦插深度,将插穗直插于土中,上部露1个芽。切忌用插穗直接插破薄膜,以免损伤插穗。
扦插后及时浇一遍透水,使插穗与土壤密实。
10 移植育苗
10.1 培育多年生苗木,一般都要经过移植。
10.2移植苗选用苗干通直、充分木质化、根系完整的Ⅰ、Ⅱ级扦插苗,并剔除带有病虫害、机械损伤、发育不健全的苗木,然后按粗、高分级。
10.3 移植在早春土壤解冻后或秋、冬土壤结冻前进行。
10.4 根据培育目标确定株行距,单位面积上定植的株数,要比计划产苗量多5-10%。育苗密度,见附录A。
10.5要求做到分级栽植,根不干、不窝,栽正、踏实,栽后及时***。
10.6移植苗圃地可进行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
11 苗期管理
11.1灌溉和排水
11.1.1 根据苗圃的自然、经济条件,搞好排灌设施,采取喷灌、浇灌、沟灌等方法。做到将水分均匀地分配在苗木根系活动的土层中。
11.1.2 灌溉要掌握适时、适量。出苗期(特别是幼苗出土前)要适当控制灌溉,只要地面处于湿润状态,土壤不板结就不必灌溉;苗木生长初期(特别是保苗阶段)采取少量多次办法;苗木速生期要采取多量少次办法;苗木生长后期控制灌溉,除特别干旱外,可不必灌溉。
11.1.3 圃地发现有积水立即排除。
11.2除草和松土
11.2.1 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人工除草在地面湿润时连根拔除。使用***灭草,要先试验后使用。 苗圃常用***,见附录C。
11.2.2 松土除草结合人工、机械除草进行外,降雨,灌溉后也要松土。松土要逐次加深,***松到,不伤苗,不压苗。
插条生根发芽期不宜松土。
11.3间苗和定苗
11.3.1 当年播种苗要及时间苗,拔除生长过于密集,发育不健全和受伤、***病虫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匀。间苗的同时,对幼苗过疏地段进行补栽。
11.3.2 间苗时间与次数。要根据树种、幼苗生长发育状况和培育目的决定,一般进行二到三次,阔叶树幼苗展开2~4个(对)真叶时,针叶树幼苗出齐一月后进行***次间苗。以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第二、三次间苗和定苗,***终定苗株距为25-30cm,育苗密度为150000-125000株/hm2。
11.3.3 单位面积上保留的株数比计划产苗量多15-20%。
11.3苗木的修剪与苗冠的培育
11.3.1 扦插幼苗要控制少生侧枝,及时摘芽除蘖。生长过程中,如发生竞争枝,要及时剪除或短截,保证主梢正常生长。
11.3.2 如***虫危害主梢,新萌梢弯曲,细弱,应在苗干通直,有饱满处短截,使新萌梢延续主干生长。
11.3.3 移植苗培育要保留合理的冠高比,以保留适当的叶面积,既保证苗木的旺盛生长,又使主干高度不断上升,及早达到目标干高。移植第1年一般不需修除侧枝,注意清除根部、基部萌芽。苗高达到3-4m时,冠高比保持在3/4左右, 5-7m时,冠高比2/3左右。
11.3.4 二次移植苗木截干后,在目标干高(3.0-3.5m)以上不同方位保留3-5个生长均匀、健壮的主枝,剪除细弱枝、粗大枝、竞争枝、交叉枝;次年修剪主枝,主枝长度保留50-80cm,培养二级侧枝,形成匀称丰满的苗冠。
12病虫害防治
12.1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办法,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除治。
12.2 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措施:出圃的苗木和调进的种(条、根)苗,要进行检疫,发现病虫害***严重和属于检疫对象的,要立即烧毁;搞好苗圃环境卫生,做到圃内无杂草;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抗性。
12.3可用人工和光、电、热等办法捕杀、诱杀苗圃害虫。
12.4 使用***防治,要根据***、被保护的苗木种类和病虫害三者相互关系,正确选用***品种、剂型、使用浓度、用量和施用方法,做到既能***大限度的发挥***,又不产生药害。提倡使用生物、仿生物制剂。防***虫害常用药剂,见附录D。
13 苗木调查和出圃
13.1 苗木调查
在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停止前后,按树(品)种、苗木种类、苗龄分别调查苗木质量、产量,为做好苗木生产、供销计划,提供依据。
13.2 苗木出圃
13.2.1 苗木出圃包括起苗、苗木分级、假植、包装和运输等工序。
13.2.2 起苗时间要与造林季节相配合。裸根苗应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
13.2.3 起苗要达到一定深度,要求做到:少伤侧根、须根,保持根系比较完整和不折断苗干;根系***低留长度要达到《悬铃木(法桐)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的规定。
13.2.4 起苗后要立即在蔽荫无风处选苗,剔除废苗。分级统计苗木实际产量。在选苗分级过程中,修剪过长的主根和侧根及受伤部分。
13.2.5 不能及时移植或包装运往造林地的苗木,要立即临时假植。
13.2.6 运输苗木根据苗木种类、大小和运输距离,采取相应的包装方法。要求做到保持根部湿润不失水。在包装明显处附以注明树种、苗龄、等级、数量的标签。苗木包装后,要及时运输、途中注意通风。不得风吹、日晒,防止苗木发热和风干,必要时还要洒水。
14 苗圃档案
14.1 苗圃要建立基本情况、技术管理和科学试验各项档案,积累生产和科研数据资料,为提高育苗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4.2 基本情况档案的内容包括:苗圃位置、面积、自然条件、圃地区划和固定资产、苗圃平面图、人员编制等。如情况发生变化,随时修改补充。
14.3 技术管理档案的内容包括:苗圃土地利用和耕作情况;各种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各阶段采取的技术措施,各项作业的实际用工量和肥、药、物料的使用情况。
14.4 科学试验档案的内容包括:各项试验的田间设计和试验结果、物候观测资料等。
14.5 苗圃档案要有专人记载,年终系统整理,由苗圃技术负责人审查存档,长期保存。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表 A 悬铃木(法桐)育苗密度
序号
苗木
种类
繁殖材料
培育年限
培育目标规格
株行距(cm)
密度(株/hm2)
备注
1
播种苗
种子
1
地径>0.80 cm
25×30~40
150000~125000
2
种子
2
地径>2.0 cm
50~60×80
25000~20833
留床苗
3
种子
2
地径>1.8 cm
50~60×80
25000~20833
平茬苗
1
扦插苗
插条
1
地径>1.80 cm
200~250
42000
2
插条
2
地径>3.20 cm
80~120×60
21000~13950
留床苗
3
移植苗
1-0苗
3~4
干径8~10cm
200×300
1650
4
2-0苗
3~6
干径10~15cm
300×300~400
1111~833
5
1-4
(2-3)苗
1~5
干径≥12cm
300×300~400
1111~833
培育截干全冠苗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表 B1土壤处理常用药剂
名 称
使 用 方 法
备 注
***亚铁溶液
(工业用)
每平方米用3%的水溶液2kg,于育苗前7天均匀地浇在土壤中。
灭菌和提高土壤酸度
***
(工业用)
每平方米用35-40%50ml,加水6-12L,在育苗前7天均匀地浇在土壤中。
灭菌、浇后用塑料膜盖3-5日,翻晾无气味后育苗。
***(75%)
每平方米用2-4g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中。
灭 菌
***
+代森锌
每平方米用3g,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中。
灭 菌
***锌
(50%)
每平方米用2g,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中,表面覆土。
杀 虫
表 B2种子消毒常用药剂
名 称
使 用 方 法
备 注
***亚铁
用0.5-1%的溶液浸种2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后,阴干。
***
用0.5%的溶液浸种2小时,捞出密封半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后阴干。
胚根突破种皮的种子不宜用此法。
***
用0.15%的溶液浸种15-30小时,捞出密封2小时后,阴干。
退菌特(80%)
用800倍液浸种15分钟。
***
用***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表 C 苗圃常用***
名 称
性状
适用树种
施用方法
备注
除草醚
选择性 触杀型
针叶树、白榆、杨、柳插条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苗期茎叶处理
施药后用清水洗苗冲苗木枝叶
草枯醚
灭生性 触杀型
针叶树、杨、柳插条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乙氧氟草醚
选择性 触杀型
针叶树、杨、榆、柳插条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阿特拉津
选择性 内吸型
道路、休闲地
茎叶处理
茅草枯
选择性 内吸型
针叶树、杨、柳插条
播后苗前茎叶处理、苗期土壤处理
***钠
灭生性 触杀型
杨、柳插条、道路、休闲地
播后苗前茎叶处理、杂草萌发期处理
***一号
灭生性 内吸型
道路、休闲地
春茎叶处理
敌 稗
选择性 触杀型
道路、休闲地
春、夏茎叶处理
氟乐灵
选择性
杨、柳插条
插前土壤处理
草甘***
灭生性 内吸型
道路、休闲地
杀草萌发期茎叶处理
2,4-滴
选择性 ***型
针叶树
平原苗圃,采用毒土于生育期作土壤处理
杀草胺
选择性 内吸型
易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林业圃地
播前或播后出苗前作土壤处理,亦可在生育期用毒土处理
注 : 1、茎叶处理法:把***直接喷洒在杂草的茎叶上。
2、土壤处理法:把***直接喷洒土壤中或制成毒土施于土壤中。
3、后苗前指播种(或插)以后,幼苗未出土(接穗尚未发芽)这段时间;苗期指幼苗已出土(接穗已发芽)幼苗生长发育期间。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表 D 苗圃防***虫害常用药剂
名 称
防 治 对 象
用 法
***铜
立枯病、菌核性根腐病(白绢病)
100倍液浇灌苗木根部
波尔多液
立枯病、叶枯病、赤枯病、叶斑病、叶锈病、***病、***病
100-150倍液,出苗后每10天左右喷雾一次,连续2-3次。
石灰硫磺合剂
叶枯病、***病、叶锈病、煤污病
0.2-0.3波美度,出苗后每周喷雾一次,连续2-3次。
***
立枯病、煤烟病
200倍液,出苗后每周喷雾一次,连续2-3次。
代森锌
叶枯病、叶斑病、赤枯病、***病
60-70%可湿***500-1000倍液,雨季前每10-15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
托布津
(50%***)
***病、***病、立枯病、菌核性根腐病
800-1000倍液,10-15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
退菌特
(50%***)
***病、***病、赤枯病、叶斑病、立枯病
800-1000倍液,10-15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
***
(50%***)
地下害虫、食叶害虫
按1:100的比例与麦麸或米糠制成***,于傍晚撒于苗床诱杀,500倍液喷雾。
***
(50%乳剂)
地下害虫、食叶害虫、介壳虫
500-800倍液喷雾在苗行间
1000-1500倍液喷雾
***
(50%乳油)
食叶害虫、蚜虫
500-1500倍液喷雾
1000-2000倍液喷雾
***烟剂
食叶害虫
1亩1包(每包1kg)
80%***晶体
食叶害虫
800-1000倍喷雾
BT(100亿芽孢/克)(苏金***)
食叶害虫
乳剂1000-2000倍喷雾,***可直喷。
3%高渗苯氧威
食叶害虫
4000-6000倍喷雾
25%灭幼脲3号
食叶害虫
1500-2500倍喷雾
阿维菌素•BT
食叶害虫
1000-1500倍喷雾
25%灭幼脲•阿维菌素
食叶害虫
2000-3000倍喷雾
8%绿色威雷
蛀干(刺吸)害虫
30-150倍树干喷雾
磷胺
蚜虫、介壳虫
1000倍液喷雾
辛硫磷
(50%乳油)
地下害虫、蚜虫
制成毒土施入土壤中
800-1000倍液喷雾
杀螟松
(50%乳油)
食叶害虫
800-1000倍液喷雾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