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市昌平县明十三陵陵区正门前的石牌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11年)。它的形制为五门、六住、十一楼,通阔28.86米,高14米多。整体结构严谨协调,宏伟壮观,是国内保存至今***早、***大的石雕牌坊。石牌坊的夹柱石上,四面均有精美的浮雕,8对狮子滚绣球,上下翻跃、栩栩如生,16条龙各具姿态,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按照结构划分北京的牌楼从结构上分可分为五类: ***类是木牌楼,这类牌楼数***多。其地下部分用柏木桩,称地丁。基础以上各根柱子的下部用“夹杆石”包住,外面再束以铁箍。街巷的木牌楼顶部出檐甚短,做成悬山或庑殿式。每根柱端耸出脊外,柱顶覆以云罐(也叫毗卢帽)以防风雨侵蚀虫蛀。楼顶所用之瓦,街巷诸坊多用黑色布瓦。 第二类是琉璃牌楼。这类牌楼多用于佛寺建筑群内,在北京仅有三间四柱七楼的一种。其结构是,在石基础上筑砌6到8尺的砖壁,壁内安喇叭柱,万年枋为骨架。砖壁上辟圆券门三个,壁下为青、白石须弥座,座上雕刻着各种风格的艺术图案。壁上的柱、枋、雀替、花板、楷柱、龙凤板、明楼、次楼、夹楼、边楼等均与木坊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坊用黄、绿琉璃砖嵌砌壁面,威严壮观。 第三类是石牌楼。这类牌楼以景园、街道、陵墓前为多。从结构上看繁简不一,有的极简单,只有一间二柱,无明楼;复杂的有五间六柱十一楼者。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有的虽为三间四柱式,却只有花板而无明楼。石坊的明楼比较复杂,浮雕镂刻亦极有特色。如果石质坚细,不仅浮雕生动,而且其精细的图案历经数百年也不泯没。 第四类是水泥牌楼。这是近代建筑艺术的产物,新建的数目不多,大多数是用于古牌楼的搬迁和加固工程。 第五类是彩牌楼,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装饰物,多用于大令、庙市、集市的入口处,令期一过即拆除,一般用杉杆、竹竿、木板搭成,顶部安装五彩电灯泡,色彩缤纷。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