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牌坊是一座修建在大门入口处的石雕建筑,我们通常能够在陵园的入口处看到一种石雕的牌坊。这种陵园石牌坊威严震撼,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同时又美化了环境,有很强的装饰性。陵园牌坊图片中我们也能够发现这类石雕牌坊的美,处处细节体现着石雕文化的艺术感,显得层次分明,庄严肃穆,这类牌坊上也雕刻有各种图案造型,还可以结合雕刻、题字、彩画等等,赋予陵园牌坊一种新的生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陵园中格外瞩目,更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陵园牌坊样式能够分为两种大类,冲天式和牌楼式,两者相比这些石牌坊价格,牌楼式的造价更高一些,因为在他们的上面建造雕刻檐楼,雕刻更加精细,做工更复杂。另外一般用来制作陵园牌坊的石材有青石、花岗石、汉白玉等等。普通陵园建议选择青石类作为底材就可,汉白玉材质造价昂贵,青石类的更实惠一些,可以在定制之前先咨询牌坊厂家具体造价。
在陵园石牌坊中的曲阜孔林石牌坊孔氏宗族陵园,孔林历代行圣公和曲阜及其附近的孔氏族人。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是坟(无高土隆起)。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增修过13次,其规模从汉代起占地顷,到清康熙时扩展成现在的规模,占地约3 0亩。孔林是世界上延续时间久的,现林内有碑石3600余块,殿、石门楼、石牌坊、石凉亭等明清建筑40余座,是孔林具有代表性的标识性建筑物。
在通往孔林的神道中途,巍然屹立着一座雄伟壮观、雕刻精美的石牌坊,名叫做“万古长春坊”。此石牌坊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1594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重修。坊高10米,宽22米。在讲究礼制、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对建造石牌坊的规格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只有帝王的神庙、陵寝才可建六柱五间的石牌坊,一般臣民只能建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但因为孔子是“圣人”,其地位非同一般,因此作为孔林神道牌坊的“万古长春石牌坊",破例地建为六柱五间五楼,这表明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享有帝王般的待遇。
石牌坊为庑殿顶,顶下的硕大座斗上,承托二层简化斗拱。6根柱子的下部,石牌坊正背两面都夹有抱鼓石,抱鼓石上圆雕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小狮子,石鼓的鼓心上雕刻有高浅浮雕结合的转角莲。由于牌坊为6间,宽度很大因此,6根柱子和10根额枋上,均有用高浮雕、浅浮雕技法精细雕刻的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图案,石牌坊主额枋上雕二龙戏珠图案,两旁雕有丹凤朝阳纹饰,整座石牌坊造型优美,气势宏伟,雕刻精湛。明间匾额上镌刻有“万古长春”4个楷体大字,其意是喻指孔子的儒家学说将流传百世,永葆青春。
陵园牌楼作为景观也需要考虑到整体设计,包括陵园入口的面积、陵园石牌坊的宽度、高度、门楼数量、根据要求制作出设计图纸,包括牌坊上雕刻的图案造型、匾额以及柱子上的文字等等。让每一座陵园牌坊都成为艺术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