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即已应用过滤技术于生产,公元前200年已有植物纤维制作的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法。他在造纸过程中将植物纤维纸浆荡于致密的细竹帘上。水经竹帘缝隙滤过,一薄层湿纸浆留于竹帘面上,干后即成纸张。很早的过滤大多为重力过滤,后来采用加压过滤提高了过滤速度,进而又出现了真空过滤。20世纪初发明的转鼓真空过滤器实现了过滤操作的连续化。此后,各种类型的连续过滤器相继出现。间歇操作的过滤器(例如板框压滤器等)因能实现自动化操作而得到发展,过滤面积越来越大。寿命长:新型塑料过滤元件坚固、无磨损、无腐蚀、极l少结垢,经多年工业实用验证,使用6~10年也没有磨损,不会老化,过滤和反洗效果不会因使用时间而变差。为得到含湿量低的滤渣,机械压榨的过滤器得到了发展。
真空在滤液出口处形成负压作为过滤的推动力。工业真空过滤器操作真空的绝l对压力为(2.5~8.0)×105帕。过滤时悬浮液的温度应低于操作真空下滤液的汽化温度。这种过滤器又分为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两种。间歇操作的真空过滤机可过滤各种浓度的悬浮液。真空过滤器在容器外壳内充满悬浮液。两侧包有滤布的滤叶浸于悬浮液中,滤叶内腔与真空系统连通。滤液吸出后由导管引出,积在滤叶表面的滤渣在停机后清除。连续操作的真空过滤器适于过滤含固体颗粒较多的稠厚悬浮液。转鼓真空过滤器、内滤面转鼓真空过滤器、 圆盘真空过滤器和翻斗真空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均相似。整个过滤面分成多个隔开的过滤室,每个回转的过滤室通过分配阀与各固定管顺序接通,以吸出过滤室内的滤液、洗液,或送入压缩空气。过滤器待处理的水由入水口进入机体,水中的杂质沉积在不锈钢滤网上,由此产生压差。每个过滤室回转一圈完成过滤操作的全过程,多个过滤室的操作衔接起来即形成连续过滤。带式真空过滤器的结构与带式输送机相似,有一连续滤带,适用于易过滤的悬浮液。带式真空过滤器、内滤面转鼓真空过滤器和翻斗真空过滤器均在过滤介质(滤布)上部加料,尤其适用于固体颗粒密度大、沉降快的悬浮液。
袋式过滤器与滤芯式过滤器
袋式过滤器可以用在初级过滤,中级过滤和终l极的精密过滤,体积相对于其他过滤器体积较小,对空间要求低,安装迅速,易操控,能满足高l精度的过滤需求,广泛适用于各种微细颗粒物,过滤精度从1um到800um均适用,因其有过滤面积大,所需压滤小,所以它的过滤效率极高。每个过滤室回转一圈完成过滤操作的全过程,多个过滤室的操作衔接起来即形成连续过滤。同样大小的滤袋式过滤器效率可以等同于十个滤芯过滤器的效率,大幅度的降低了过滤成本,且过滤流量大,耐用性强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