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度:对于离线辊的上机黏度一般建议在18~25秒(DIN4,25℃)。连线上光的(如罗兰705)黏度一般建议在40~70秒(DIN4,25℃)为宜。黏度过低,起不到保护和装饰的功能;黏度高,则可能出现流平不好,干燥慢的现象。水性光油和稀释剂一般是水,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异bing醇:水1:1的混和物做稀释剂。(3)上光油黏度太低,应调整上光机及提高上水性防水光油的黏度。具体黏度应根据纸张及设备特性加以调整。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粘度控制。在涂布上光过程中,要合理控制上光油的粘度和固含量,稀释只能在一定的固含量范围内进行。
(2)纸张类型不同与涂布上光的工艺有很密切的关系。厚纸尺寸稳定性好,薄纸尺寸稳定性差,而尺寸稳定性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与印刷中水的用量、纸张的调温、干燥的时间和方式、粘度的控制都有关系。
(3)涂布量控制。水性上光油的涂布量不易控制,一般应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经验来定。
(4)干燥时间控制。使用水性上光油,如果采用红外线干燥装置,效果较好,因为在干燥过程中上光油被加势,底层快速渗透干燥,同时中间的水方被高温加热蒸发,经排风管排走,这对多色印刷中后一色进行涂布上光油时是较佳的方式。
水性印刷上光油的疑难分析
是抗墨性的实验方法:印刷品抗磨性实验是包装印刷企业通常采用的基本实验之一。有多种方法用来检测抗磨,也有不同的方式来说明抗磨效果。近期发现仅用一张白纸条轻轻擦过刚刚印好的印刷品表面,终的抗磨效果基于油墨是否转移到白纸上。压光工艺还要求油墨应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能,以避免在热压和树脂受热软化过程中造成油墨的变色和起皱。对于这种不科学的实验方法,其实,印刷厂通过在涂料配方中加入许多能降低摩擦系数的添加剂,以期获得良好的抗磨性,但这只增加了表面的光滑性,实际上并不会真正改善墨膜的抗磨性能。
另外,还有几种测试抗磨性的方式,也并不可靠,因为这几种实验方法对抗磨性的终判断仅凭一次实验。实际上,抗磨效果的终判断应从印刷品中抽取多个样品进行实验,取其后综合值。解决的办法是需要先涂布一层底胶,填充纸张、纸板的毛孔,然后再涂布压光树脂。必要情况下,对于每次实验,其实验仪器、实验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包括湿度、温度、油墨、纸张等)等应相同以做对比。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