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早是作为皇家御用观赏石,如何来鉴别太湖石的好坏呢?
我国古代就开发利用太湖石,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历遗留下来的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值得指出的是,太湖石的评价标准不仅适用于江苏太湖石,而且适用对象型观赏石(如灵珠石,英石石,昆山石等)。太湖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自然形成奇形怪状的观赏石。
鉴别太湖石的方法
【看形状】
从太湖石身上的洞出发鉴别,天然形成的石洞都是不规则的,因此越不规则的太湖石洞更真实,更有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的本领;而人工的太湖石洞多为钻孔,石洞多数为圆孔形状有规则。
【看石肤】
即指太湖石的外表层石材,对于太湖石我们只要用心的观赏,就会发现原来洞于洞之间也是别具风味。
众人皆知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便有太湖石叠成的假山,且假山形状总让人难以捉摸。每个园子假山也算的上标配,如说家具摆设于建筑中,那假山也是园子中的一件饰样。
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透明意味着石材的主体细腻且多孔,具有穿透石材的图案,并且具有“纹理纵横向,被包围和隐藏”的特征。所谓选石,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叠山所用石头种类的选择,二是相石的过程。相石是根据前期对假山的设计构想,想看石头的大小、形状、纹理、色泽等。
因为很难找到和构想一模一样的石头,因此选石的好坏决定了叠山是否成功,更多成功的假山作品都是因为石头选得好。所以李工此次独自一人踏上了湖北是选石之路,竭尽全力为客户院子创造精品。庭院中的太湖石代表着浓云,波浪形围墙象征着远方的云浪,二者结合,云海仙境、云浪涌动的意境就出来了。一般说来,在叠石中选择有原始味道的石材较好,比如没有经过切割,石面上有风化痕迹的石料,或者经过水流洗刷的石头,能够展现石山的沧桑沉着之感。
从颜色上看,选择蓝绿、棕褐、紫色、红色等色调比较柔和的石头,宜于和周围环境搭配点缀。还有一点,就是选石叠山时,不管所选石头是特殊还是普通,都应保证整个假山的石头种类的统一性,否则假山的整体效果就会显得杂乱不和谐。
太湖石是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的特征,多呈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
一、瘦:
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且形状怪异;评鉴太湖石的标准北宋时期书画家米芾在他的《园石谱》中就提出了评鉴太湖石的“瘦、皱、漏、透”标准。石体挺拔,线条清晰。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同样可以用于鉴赏太湖石:增之一分则臃肿、减之一分则羸弱。太湖石“瘦”的标准是什么呢?可为“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太湖石的“瘦”同样如此。形如美人,则要婀娜多姿;状若勇士,则要孔武有力;似山川,则需气势磅礴或逶迤秀美;如百兽,则追求体形或动作的相类。
二、皱: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但皱中见变,变中有态,态现神秘。
三、漏:
漏是指观赏石体态玲珑,溶洞贯通;石体嶙峋,连环透空。但漏中见灵,灵现隽智,智有乖巧。太湖石的特征就是“灵”。虽玲珑透空,却变化多势。或有灵气游动之魂;或有瞬息多变之感;或有奔跑飞腾之势;或有旋律节奏之韵,总体给人以谦和乖巧的感觉。
四、透:
虽形态怪异,却怪中有格,异中见韵。或起伏不平中有节奏;或若明若暗中有旋律;或在无形之中见有形;或在神秘之中见敦厚,总体上给人以变中见异、藏龙卧虎的感觉。
太湖石假山的制作原则
一是选石。石质统一。自然之山,石质必然统一。而艺术之法则,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石质统一,造型变化,符合艺术规律。
二是造型。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人说“风景如画”,意谓画之景可以取舍,胜于风景,其理一样。
三是险峻。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
四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