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钻孔灌注导管卡死断桩事故的处理方法
针对混凝土灌桩过程中出现卡管的现象,阐述了三种施工中常用的处理卡管事故的方法,总结了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基础导管价格,介绍了二次下导管后的处理步骤,提出了接桩处理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提高成桩承载力。
钻孔灌注在桥梁工程应用非常广泛,在钻孔灌注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桩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成桩质量影响较大且较难处理的是混凝土灌桩过程中发生卡管事故,因为卡管事故不仅降低成桩承载力,易形成短桩使桩报废,而且很难卸管处理,给继续灌桩增加了很大难度。在施工过程中常

⑵剪球灌注时,应保证有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大于0.5~2.0m3),基础导管厂家,以便剪球时达到一定埋管深度(1.0~1.5米)。随后进行多次连续灌注,采购基础导管,导管埋深控制在2-6m.在灌注时,应认真测量混凝土面的深度,计算导管的提升高度,每次提升卸除导管后,保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大于1.50米,防止导管提离混凝土面引起泥浆涌入而造成断桩事故。

5.施工中导管内应始终充满混凝土,及时测量混凝土顶面高度和埋管深度,及时提拔拆除导管,兰溪基础导管,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保持2~6m之间。
6.每根导管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应在该导管首批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否则应掺入缓凝剂(须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推迟初凝时间;
7.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8~22cm;
8.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为保证桩的质量,应留比桩顶标高高出0.5~1.0m左右的桩头。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