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弹性体TPE/TPR的配方组成中塑料增强组分——PP:与SBS、SEBS相容性都比较好,可用来增加硬度。选择PP的重要指标是PP的熔指,融指太低会明显影响塑化,制品表面会出现不平整、有疙瘩等现象。一般情况,粉料PP价格低于粒料的PP,并且分散性较好。但PP与SBS/SEBS混合后将大大降低SBS/SEBS原有的透明性,因此常用在透明性要求低的包PP和挤出料的配方体系中,若透明性要求高,则应该选择无规共聚的透明PP,但添加量不宜多,则PP添加量在40-50份左右。若物体表面为光学平滑面,即表面凹陷间隙小于1/16入射波长,当入射光为平行光束时,则镜面反射光也为平行光束,且完全不受物体本身颜色的影响,入射光为白光,镜面反射光仍为白光。PP不耐磨,所以不用于鞋材的配方中。

近年来,在环保大背景下,加快了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替代软质聚树脂的步伐。但采用软质聚用挤出机进行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挤出成型时、不能够顺利成型的实例还是比较多。对含结晶性树脂的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塑化来讲,采用长径比L/D在22以上、螺杆压缩比 在3以上的挤出机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软质聚用挤出机一般的L/D是在20以下,压缩比是在2.5以下,所以不能使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充分地达到塑化,这样在成型品的挤出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表面粗糙、未熔融树脂呈***状的不良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制品生产商采用新型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用途在逐渐扩大,但随之而出现的一些材料问题,如成型品表面粗糙、制品变形等也有所增加。因此,选择适合于材料的挤出成型机也是十分必要的。

TPE/TPR微发泡材料注意事项
在刚接触TPE微发泡材料,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出现发黄或者是发泡效果不好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情况,才能使得我们的TPE微发泡材料达到更好的效果?
(1)一般建议注塑温度在130-170℃,温度过高会造成材料表面因发泡过度而有缺陷或造成材料发黄。
(2)微发泡材料不能长时间停留在注塑机筒螺杆内,否则会造成发泡剂的分解而产生不良。中间需停留时,建议先排尽螺杆中的胶料,重新注塑前用普通TPE材料先清洗螺杆。
(3)建议冷却时间较同硬度产品缩短10%-15%。
(4)注塑成型时锁模力需根据发泡效果来调节,降低锁模力能增强发泡效果。
(5)尽量不用保压或减少保压。
(6)使用前请混拌或摇匀,发泡效果更佳。
(7)TPE﹨TPR胶料粘度影响气体在胶料扩散速度。粘度太低,气体扩散太快,容易溢出,不容易产生气泡。如果粘度太高,就限制了气体膨胀,内压大孔径小。要是做开孔效果可以将胶料粘度调小,闭孔效果可以增大胶料粘度。
(8)TPE/TPR的发泡,单单发泡还不够,还要有交联剂的作用,才能保证发泡制品的强度,如抗撕裂性,韧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