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方法主要有三种:
(1)包扎发 通常采用宽度为10-20mm,厚度为0.3-1mm的聚氯乙烯PVC塑料薄膜带或者玻璃纤维布在挂具上需要绝缘的部位自下而上进行包扎并拉紧,再用透明绝缘漆浸渍,干燥后即可使用。
(2)浸涂法:将已经预处理的挂具浸涂绝缘材料,进行全封闭处理,干燥后使用。绝缘材料为聚氯乙烯、领苯二甲酸二丁酯,调和成糊状使用,调合比(质量比)为1:1,浸涂温度为170℃正负10℃,时间为15-20min。
(3)沸腾流化法:将挂具在250℃预热40-60min,放入盛有树脂粉的筒中,从筒底部送入压缩空气,使树脂粉漂浮起来粘在热挂具上,然后冷却成膜。
铸钢件通常需要进行镀锌处理,在电镀过程中,氢易于析出,造成严重析氢,不利于金属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镀层容易脱皮、需专门的前处理工序。
电镀层质量测试
1)附着力。按照GB/T5270-2005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标准,对镀锌层附着强度进行检测试验;
2)厚度与致密度。JSM-6360LV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
3)外观。按照GB/T9799-1997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标准,对锌镀层的外观与厚度进行检测;
4)镀层成分分析。电镀层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沿着基体金属向镀层方向,锌的质量分数在递增,铁在递减,这是由于电镀过程起始阶段,基体金属上的铁原子与锌形成合金,随着电镀进程的深入,镀层主要以锌与高分子配合物形成高分子配合物为主,基体金属被锌层所覆盖,因而距离基体金属较远处的镀层,主要是锌,这也加强了基体的防腐性能。
在电镀锌的过程中,镀液中的水分子或阴离子容易通过二氧化铅膜层中的微孔与阳极基体发生作用,导致铅基体的逐渐溶解以及二氧化铅膜层的脱落。铅阳极的溶解与二氧化铅膜层的脱落,给硫酸盐电镀铁丝电镀锌带来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和能耗损失。另外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铅的二元合金阳极是铅锡合金阳极。铅锡合金阳极中锡的含量一般是5%。实验证明其同纯铅阳极相比具有氧析出过电位低、阳极失重少、二氧化铅膜层致密、耗能低等特点。在同样的阳极电流密度下,铅锡合金阳极的铅的失重更小,当然这还与镀液中的氯离子含量有关,因为微量氯离子对二氧化铅膜层就有极大破坏作用,使镀液中铅离子超标,镀锌层发黑。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