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铜带特点:
磷、锡青铜是历shi上应用***早的一种合金,原指铜锡合金,因颜色呈青***,故称青铜。为了改善合金的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大部分青铜内还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如铅、锌、磷等。由于锡是一种稀缺元素,所以工业上还使用许多不含锡的无锡青铜,它们不仅价格便宜,还具有所需要的特种性能。青铜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较好的耐蚀性、减摩性和好的铸造性能;对过热和气体的敏***小,焊接性能好,无铁磁性,收缩系数小。锡青铜在大气、海水、淡水和蒸汽中的抗蚀性都比黄铜高。铝青铜有比锡青铜高的机械性能和耐磨、耐蚀、耐寒、耐热、无铁磁性,有良好的流动性,无偏析倾向,可得到致密的铸件。在铝青铜中加入铁、镍和锰等元素,可进一步改善合金的各种性能。产品规格全,价格优惠,包装完好,铜质纯净,直线度好,库存量大,可提供材质证明。
通过形貌观察、表面膜微观分析变色部位各项性能检测,以及清除变色膜的酸洗试验等项工作,确定了变色膜的性质,找到了产生变色膜的直接工艺原因和解决办法。H62黄铜带证实了变色膜对材料性能基本无影响,并提供了清除变色膜的化学方法。
(1)每个带卷内外两头的十几圈不出现这利。变色,而中间部分沿加工方向,两面呈对称分布的变色带,色带宽为150mm左右。少数有更宽一些的,极个别只有很窄一条。
(2)变色带的颜色以咖啡色为基调,不同带卷有深有浅。
但并未失去金属光泽,用手擦不掉,而且在自然光下不同角度观察有色彩变幻。据此,根据金属氧化理论可以初步判断变色膜是一层极薄的具有干扰色彩的氧化膜。
(3)H62黄铜板不同厚度的,不同工艺流程的硬(刀)带和软(M)带均有这种变色现象。
(4)冬季生产的带卷变色现象少而轻微。
锡青铜的历史
炼铜制成的物件太软,容易弯曲,并且很快就钝。接着人们发现把锡掺到铜里去制成铜锡合金——青铜。青铜器件的熔炼和制作比纯铜容易的多,比纯铜坚硬(假如把锡的硬度值定为5,那么铜的硬度就是30,而青铜的硬度则是100~150),历shi上称这个时期为青铜时代。我国战国时代的著作《周礼·考工记》总结了熔炼青铜的经验,讲述青铜铸造各种不同物件采用铜和锡的不同比例:“金有六齐(方剂)。
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之齐;金锡半,谓之鉴(镜子)燧(利用镜子聚光取火)之齐。”这表明在3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认识到,用途不同的青铜器所要求的性能不同,用以铸造青铜器的金属成分比例也应有所不同。 青铜由于坚硬,易熔,能很好的铸造成型,在空气中稳定,因而即使在青铜时代以后的铁器时代里,也没有丧失它的使用价值。例如在公元前约280年,欧洲爱琴海中罗得岛上罗得港口矗立的青铜太阳神,高达46米,手指高度超过***。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