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的发展历史
钢化玻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有一位叫罗伯特的莱茵国王子,曾经做过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滴熔融的玻璃液放在冰冷的水里,结果制成了一种极坚硬的玻璃。这种高强度的颗粒状玻璃就像水滴,拖有长而弯曲的尾巴,称为“罗伯特王子小粒”。可是当小粒的尾巴受到弯曲而折断时,令人奇怪的是整个小粒因此突然剧烈崩溃,甚至成了细粉。但复合防火玻璃一般有微小的气泡及不耐寒、透光性差等问题,影响其使用的效果。上述作法,很像金属的淬火,而这是玻璃的淬火。这种淬火并没有使玻璃的成分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又叫它是物理淬火,因此钢化玻璃称为淬火玻璃。
玻璃钢化的一个专利于1874年由法国人获得,钢化方法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立即投入一温度相对低的液体槽中,使表面应力提高。这种方法即是早期液体钢化方法。变薄的原因是因为玻璃在热熔软化后,在经过强风力使其快速冷却,使其玻璃内部晶体间隙变小,压力变大,所以玻璃在钢化后要比在钢化前要薄。德国的Frederick Siemens于1875年获得一项专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Geovge E. Rogens于1876年将钢化方法应用于玻璃酒杯和灯柱。同年,新泽西州的HughO’heill获得了一项专利。
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圣戈班公司和美国的特立普勒克斯公司,以及英国的皮尔金顿公司都开始生产供给汽车作挡风用的大面积平板钢化玻璃。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也相继进行了钢化玻璃工业生产。从此世界开始了大规模生产钢化玻璃的时代。
1970年以后,英国的Triplex公司用液体介质钢化厚度为0.75~1.5mm的玻璃获得成功,结束了物理钢化不能钢化薄玻璃的历史,这是钢化玻璃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的钢化玻璃历史始于1955年,有上海耀华玻璃厂开始试制,1958年秦皇岛市钢化玻璃厂试产成功。1965年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开始生产钢化玻璃,20世纪70年代洛阳玻璃厂引进了比利时钢化设备。同期沈阳玻璃厂化学钢化玻璃投入生产。
20世纪70年代钢化玻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钢化玻璃在汽车、建筑、航空、电子等领域开始使用,尤其在建筑和汽车方面发展快。
钢化玻璃***有窍门 增加使用寿命
钢化玻璃家具实用***小方法(四)
玻璃家具安放在一个较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意地来回移动;要平稳放置物件,沉重物件应放置玻璃家具底部,防止家具不稳造成翻倒。另外,要避免潮湿,远离炉灶,要与酸、碱等化工***隔绝,防止腐蚀变质。夹层玻璃夹层玻璃是在两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间,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树脂胶片,经过加热、加压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复合玻璃制品。此外,也可以在玻璃上滴点煤油或用粉笔 灰和石膏粉蘸水涂在玻璃上晾干,再用干净布或棉花擦,这样玻璃既干净又明亮。
钢化玻璃家具实用***小方法(五)
使用保鲜膜和喷有洗涤剂的湿布也可以让时常沾满油污的玻璃“重获新生”。首先,将玻璃喷上清洁剂,再贴上保鲜膜,使凝固的油渍软化,过十分钟后,撕去保鲜膜,再以湿布擦拭即可。要想保持玻璃光洁明亮,必须经常动手清洁,玻璃上若有笔迹,可用橡皮浸水摩擦,然后再用湿布擦拭;玻璃上若有油漆,可用棉花蘸热醋擦洗;用清洁干布蘸酒精擦拭玻璃,可使其亮如水晶。玻璃即使碎裂,碎片也会被粘在薄膜上,破碎的玻璃表面仍保持整洁光滑。
钢化玻璃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建筑钢化玻璃大多是以空气为冷却介质制造的物理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可采用浮法玻璃、平板玻璃、压花玻璃、镀膜玻璃、蒙砂玻璃(酸蚀)制造,也可在玻璃进行钢化加工后进行镀膜再加工。钢化玻璃可以加工成平形产品,也可加工成弯型产品。
与同厚度的普通退火玻璃相比,钢化玻璃可以承受更大的外部应变,其抗应变力的增加取决于对玻璃钢化处理的程度。钢化玻璃的抗冲击强度是普通退火玻璃的3~5倍,有较强的抵抗外界投掷物冲击及***冲击的能力。钢化玻璃的抗弯强度也是普通退火玻璃的2~5倍,具有较强的抗风荷载。钢化玻璃的耐温度突变范围为250~320℃,而普通退火玻璃仅为70~100℃。钢化玻璃需要较大撞击力才碎,一旦破碎,整块玻璃爆裂成无数细微颗粒,框架中仅存少许碎玻璃。因此钢化玻璃具有较强的耐温度突变能力。钢化玻璃破碎时,整块玻璃板全部碎成较小的颗粒。碎片边角是钝的,大大降低了伤害程度。钢化玻璃由于这些良好的机械强度及独特的破碎方式而被称为安全玻璃。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