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损坏的常见原因及养护方法
1、电解液面低于极板,使极板露出液面并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在行驶过程中,电解液上下波动,与极板的氧化部分接触,致使极板硫化。
2、电解液中含有杂质,主要是蒸馏水不纯及配制电解液时用了铜、铁等金属容器。这些杂质在蓄电池内会形成“小电路”,使蓄电池加速自行放电。
3、擦拭***不及时,溢出的电解液长期堆积在盖板上,造成极桩与夹着腐蚀,产生氧化物,进而在盖板上形成通路,出现自行放电现象。
蓄电池修复方法
1、电池串联修复法:这种方法是当单节电池标称电压低于12V时就可以采用这个办法。例如,市面上有可以充电应急灯而常常采用的6V 4Ah的蓄电池,而测试仪单路输出为12V,这时就可以串联两个6V 电池,把它们接入测试仪进行硫修复。
2、输出组合法:对于那种放了很久的电池或者说自放电很严重以及硫化很严重的电池,我们不能采用补水和充电***的方法了。而输出组合法对严重硫化的电池效果比较好,在使用这个方法时,充电电流是5A。因为修复功能的叠加,修复负脉冲电流大于正脉,选择5A是为了弥补由此而产生的充电电流的抵消。
蓄电池变形不可能是突发
氧气“通道”变得畅通,正极产生的氧化很容易通过“通道”到达负极。热容减小,在蓄电池中热容量大的是水,水损失后,蓄电池热容大大减小,产生的热量使蓄电池温度升高很快。
由于失水后蓄电池中超细玻璃纤维隔板发生收缩现象,使之与正负极板的附着力变差,内阻增大,充放电过程中发热量加大。蓄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只能经过电池槽散热,如散热量小于发热量,即出现温度上升现象。温度上升,使蓄电池析气过电位降低,析气量增大,正极大量的氧化通过“通道”,在负极表面反应,发出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快速上升,形成***循环,即所谓的“热失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