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唐代玉器,1956年河南洛阳墓葬出土,现藏洛阳市文i物工作队 。玉壶 yùhú(1) [kettle made by jade]:玉制的壶(2) [chronometer]:计时器,即宫漏(3)玉壶【年代】:唐代玉器【尺寸】:高18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0.5厘米【玉色】:白色【特征】:口呈盘形,缩颈,蒜头形圆腹,平底实足。口内有盖,圆柱形钮。通体光素无纹,琢磨精细。唐代出土玉制容器较为少见。业内人士介绍说,由于独玉色彩丰富,浓淡兼备,一块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
玉雕的“精作”更让人惊异,料色的应用、异想、巧作和精制独具匠心;题材的传承、转化、创新和出挑非常丰富;工艺的理解、发扬、运用和变幻更加神化;为了练习手上工夫从出胚开始到***后的抛光,我真的默默练习,有时的血泡起了一层又一层,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是想想刚刚进行的誓言就坚持了下来。思想的发现、嫁接、延续和突破无愧于时代……玉雕的艺术家们创造和发展了风格,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收藏、***热点。传承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重视人才培养和雕刻装备的改进,雕刻行业发展迅速。80年代末,上海地区玉雕从业人员逾2000人,作品品类达200多种,作为五大类雕刻品种的炉瓶器皿、人物佛像、花鸟、走兽和天然瓶都已初具规模。“雕琢细腻、讲究章法、造型严谨、庄重古雅”,以及“炉瓶器皿精致、人物鸟兽生动传神”,成为玉雕的主要特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代表人物有“炉瓶宗师”孙天然、孙天仪,“三绝艺人”魏正荣,“传承创新”者周寿海,“南玉一怪”刘纪松和“飞兽大王”董天i基等。
抛光抛光是玉雕中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玉作。无论你如何精雕细磨,玉件表面始终都是粗糙的,显示不出玉石晶莹剔透的美丽,只有的抛光才能使玉石表现出温润光洁的外表,才能使玉器具有的气质,寸能展现什器的真实价值。
修整、刻字和落款后的修活不是必须的,但是有时确实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些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毛病没有被发现,需要在抛光后修补。此外设计制作者或许需要在玉雕作品上落款刻字,一般都需要在作品完成后处理。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i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i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