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翻译在出道前都是菜鸟
在一本教人写作的书中,我曾看到这么一句话,“每一只鸟起初都是蛋,每一个成功的小说家开始都没有作品”。
同理,每一个资i深翻译在出道前都是菜鸟,也没有多少翻译经验或者有份量的译作。
因此,每当有人问:我是非英语***的,或者我只是一个专科/三本生,我真的能做翻译吗?
我的回答永远都是:Of course!能!
在我认识的数百名译员中,非英语***和普通学历出身的译员都大有人在。他们的翻译水平并不比牛校的英专生差多少,有些人也成为了翻译大神。
作为一个自封的1.5流翻译,我的翻译生涯早期也非常坎坷。
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我就向很多翻译公司投过简历,结果连一个试译的机会都没有(鸟我的都是骗i子公司)。直到毕业一年后,才通过测试进了一家中等规模的翻译公司。
而在正式上班的第i一i天,我也是懵逼的。前后左右的译员都在啪啪啪地打字,就像如chi如醉的pianist,而我连文件里的第i一句话都翻译不出来。
本地化翻译的四种形式
游戏本地化翻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四种形式的翻译:等功能翻译、异功能翻译、异化翻译、字面翻译:
A、等功能翻译: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不仅要做到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要做到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通俗的讲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强求一字一句的对应,要真正的将所翻译的内容,实现语言形式和文化习俗上的转化。例如,汉语和英语中对姓氏位置的不同的处理。如果你离开校园后没有从事英语相关的工作,而且平时也没有练习英语,你的英语水平很可能并没有你自己以为的那么好了。
B、异功能翻译:是指由于文化或时间上的差异,原文文本的功能没有在译文中再现,或者再现的程度不够的情况下译员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译员此时应考虑游戏的潮流特色,对原文进行必要的改动后进行翻译。
C、异化翻译:就是翻译过程中译者故意使译文冲破目标语言的常规,保留源语言文本中的异国情调。译者尽量改动原作内容,让玩家向游戏源语言的文化思维靠近。这样能更忠于游戏本身,使玩家体验到游戏的魅力。
D、字面翻译:翻译过程中,译者注重考虑原文的语言因素,而不用琢磨语句的延伸意义。译者在处理文本时只需根据词的使用场合选用相对的词语即可。通俗地说,就是翻译的时候碰到词句词仅仅表达的是字面意义的时候,就直接翻译字面上的意思就好。游戏中的人名、技能、地名翻译多采用这种方法。***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
虽然本地化这个系统的工作,内容并不单单是指文本翻译这一部分,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文本翻译在本地化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注意文本翻译中的形式、方法的借鉴学习,有利于促进本地化水平的提升。
本地化翻译技术与工具选择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翻译工具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化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理使用翻译技术和工具,可以提高产品本地化的效率,降低本地化成本。但由于需要本地化的产品种类多样化,产品本地化语种的多样化,产品本地化服务类型的多样化,如何选择合适的本地化翻译技术和工具,是本地化人士需要思考的策略之一。根据业界实践和学界研究,作者提出了如下翻译技术与工具选择策略。我以前的翻译公司,大概有50多名专职翻译,每年都有数千人投简历来应聘一个月薪只有2000-5000元的初级翻译岗位,而且这个岗位的硬性要求还是“英语***八级或同等英语水平以上”。
(1)基于本地化对象特征的选择策略
对于软件、游戏等产品的用户界面内容,由于屏幕尺寸对文字长度有空间限制,而且文本简短和碎片化,宜选用支持可视化翻译技术的软件本地化工具。例如,Alchemy Catalyst、SDL Passolo等,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直观地预览翻译后的译文在产品运行时的位置和显示等信息,将本地化用户界面的位置和误译等问题在翻译阶段即可避免或者降低。再到后来,国际大厂和一些具有***化视野的运营代理公司,也逐渐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拥有世界第i一的互联网用户基数和傲视群雄的游戏市场规模,于是许多产品在发布时就配有简体中文版和繁体中文版,以迎合遍布各地的华语用户。
形成“翻译自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翻译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出现一些认识误区。
谢天振举例说,“一些翻译者在文学外译中,看不出译入与译出的差异,简单地用译入的思维、理念指导译出实践;追求大而全,动辄翻译出版‘某某全集’、‘大套丛书’,不屑做‘节译本’、‘删节本’,看不到文学外译的长期性。”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朱振武提到,有些学者在外译中的过程中主张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而在中译外选择文本时以国外的评价为标准,这实际上是翻译活动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很多翻译行为不是主动的文化传递,而是简单的‘传声筒’。”
朱振武认为,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就必须统筹安排、整合和优化翻译资源。与此同时,改变概念,认清译入和译出的本质差异,形成“翻译自觉”。翻译越来越成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和表现,译者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和自信直接影响到其翻译活动和文本的选择。无论是作家还是翻译家,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自觉和社会担当,才能带来更大的学术贡献,进而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得更远。口译训练之双语口头表达众所周知,过硬的语言素养(linguisticproficiency)和广博的知识面(encyclopedicknowledge)是一名合格译员必须具备的两大先决条件。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