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价值瞬间遭遇解构:固然我们借助翻译,读到了一个个来自于异国的、想象中应该写得挺好、只是经译者之手变得有点不太好的故事,可汉语受到了这样的凌lue,真是不读为妙! 而如果说有价值的翻译也还存在,那只存在于令我们怀旧的“前史”时代,比如傅雷、朱生豪、梁实秋、冯亦代等等。因为只有那个时代,译者有好的汉语。今天的译者倘若要继续为文学和文化的交流承担起自身应该承担的使命,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像老一代的译者那样,能够驾驭符合他们那个时代语言审美的汉语。
说起来,论到维护某一种语言,四百多年以前,法国著i名七星诗社的杜贝莱就已经写下过题为 《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 的名篇,而且他也反对一味翻译希腊拉丁作品,并且以此作为文学和文化的唯i一样式。但是他的主张与现今所谓维护语言纯洁性的主张的出发点却正相反:四百多年以前,法语尚在确立之初,在被拉丁语一统天下的思想领域,它迫不及待地想要用自己语言的可能,为其文化也勾勒一个比较明确的边界,而不是陷在希腊拉丁文化的牢笼中不能自拔。杜贝莱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七星诗人对于“法兰西语言”的贡献不言而喻,而世易时移,过度伸张法语的***也并非完全没有坏处。于是乎法国在十七世纪迎来了被命名为“不忠的美人”的翻译时代,倾向于“改写式”翻译,就是强调翻译外国作品断不能***伟大的法语,必须迎合本民族固有的语言审美。这一翻译时代饱受后人诟病,翻译家梅那日对该风潮中代表翻译家的调侃———仿若他美丽但却不忠的***———也自此广为流传。到今天这个时代,虽然法国人依旧认为自己的语言具备理性和明晰的“显著特征”,恐怕也不敢要求自己的翻译家都必须继续做“不忠的美人”。法国人倒是也忧虑法语语言和文化的未来,但这份忧虑不是针对翻译的,而是针对与翻译追求完全相反的***化和单一化的趋势,与四百多年前反对唯希腊拉丁文化是如出一辙。
在翻译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个别名词译起来没什么毛病,***后才发现那样并不符合官i方标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查”在翻译中有多重要吧。
做译审多年,这是我批评同事时用得***多的,也是同事们***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丹阳英语翻译***,要说有些***的东东翻不了去查查字典也还罢了,偏偏是能翻的,却不让翻,一定要查,这不是自己作践自己吗?
如果翻译(本文特指中译英)只是拿一些除了自己什么人都看不懂的东西去糊弄那些除了中文什么文都看不懂的人的话,当然可以姿意任性、自“译”其是,但若真把翻译当作一门严谨的科学,就必须遵守翻译的基本准则,不可自以为是地乱翻一气。
思维与观念是差异要点机辅翻译不能替代译者思考
华云鹏认为,翻译出错往往可以归为三个主要原因:第1是语言水平不够;第二是对文化、政治差异的了解不够;第三才是工作态度问题。其中,文化差异是造成译文错误的一大因素。华云鹏用“微信***”举例,如果用直译的话会翻译成“红色包裹”,丹阳英语翻译,这与事实不符;如果在英文中找到类似的词,有人会翻译成“优惠券”,可与原意也有差异,因为国外并没有***这一习俗的原始概念。而随着微信的使用人数增多,该概念在被***发现的过程中遇到了翻译上的尴尬,这就是文化沟通上的问题。
文化上的差异也体现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上,即使能够突破语境可以理解的词也不一定能够被外国人接受。华云鹏说:“比如我们公交车上常常出现的老弱病残孕坐席,虽然可以直接翻译成外国人可以懂的译文,但是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中是不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老和弱的。”在我们的文化中看似普遍的内容,在西方人眼中可能会是一种不尊重,从而产生误会。在华云鹏看来,在国外公共场合的一些中文译文标识还是显得更为认真,在“用心”这个问题上,我们做得还不够,很多公共领域的翻译没有考虑到对象的需求。
翻译行业面对的一大问题还是“机辅翻译”造成的错误,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在线翻译”,在让翻译工作变得轻松的同时,这种直译也隐藏着很多错误。华云鹏认为,“翻译软件取代人的工作,短期内还无法实现。语言的翻译需要涉及情感问题,一个重音,甚至一个拉长音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越接近情感和心灵的内容越难以翻译,对于机器来说更难以做到。所以,在翻译领域还没有阿尔法狗。”在他看来,机辅翻译非但不会代替翻译行业,反而让译者更为***,让译者的标准更高。本版整理 撰文 回振岩
我国翻译始于汉代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