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树如何施肥,枇杷树的施肥技术要点之施肥方法:
土壤施肥要根据枇杷根系的分布、生长及土壤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方法,让枇杷根系充分吸收利用,发挥的肥效。肥料一般应施在新根密集分布的地方,即树冠滴水线范围内。也可以利用果树根系的向肥性,引导根系深入土层中或向外扩展,扩大枇杷根系的分布范围。肥料种类不同,施肥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如饼肥应深施;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且易被南方酸性的红黄土壤所固定,故应集中施在根际附近,以提高磷的吸收利用率。常用的土壤施肥方法有环状沟、放i射状沟、穴状(条状沟)施肥和全园施肥等。
1、环状沟施肥:在树冠范围稍远的地方,挖一条深15-20厘米的环状沟,把肥料施入后覆土(水肥要等干后才覆土)。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施用量省、能不断引导根系向外扩展等优点,枇杷幼树较常采用。
2、放i射状沟施肥:以树干为中心,在离树干30-45厘米处,向外挖4-8条放i射状的施肥沟,沟深20-45厘米,枇杷树苗木哪家好,内窄、外宽,内浅、外深,然后把肥料施在沟中。隔次或隔年施肥时要更换沟的位置,这样可避免损伤新根,还可全i面疏松土壤。此法伤根少,施肥面广,较适合青壮年枇杷树。这种施肥法较科学,值得提倡推广。
3、穴状或条状沟施肥:在树冠滴水线两侧开深20-40厘米的穴状或条状沟,然后把肥料施入。下次要在另外两侧挖穴或条状沟施肥。这是常用的施肥方法,幼树和成年树均可采用。缺点是易发生重复施肥和伤新根较多。
定植密度 枇杷枝条较稀疏,枇杷树苗怎么种植,生长量大,叶大枝粗,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及土质确定相应的栽植密度,但适度的密植有利于早结丰产。在华南地区由于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枇杷生长周期长,树冠扩大快,因而密度不宜过大,一般在3m×2m或4m×3m即可。而在长江流域或枇杷生长的北缘地区,枇杷生长相对较慢,其栽植密度一般按3m×2m或3m×1.5m定植即可达到早结丰产的目的。
另外,山地、坡地或土层较薄的地区,枇杷生长弱,栽植可稍密。而平地或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其密度可适当稀一些。另外,枇杷树怎么种植,整i形方式的不同其密度也有所变化。
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i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前面六句,对枇杷的形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至于***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枇杷树,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i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