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男女的尴尬姻缘
十多年前,凡找不到对象的单身男女似乎就意味着“条件”不好,而如今,居然有不少高学历的男女在该谈婚论嫁的年龄时成为“孤单一族”。按理说,这个***的人群在找寻对象的时候,他们的优势***,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遇到了零零总总的情感困惑。
待嫁“高知”女性多
由于工作和生活圈子有限,对于未婚人士来说,到婚姻介绍所选择对象已越来越普遍。日前,记者对在温州***中心登记的会员做了一番调查。截至前天,在温州***中心网站上注册的会员有14823位,以婚姻爱情为目的注册的未婚会员有7411人,其中,在市区(鹿城、瓯海、龙湾)工作的未婚男硕士103人,***士1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0.18岁;市区女硕士19人,博士4人,她们的平均年龄为28.91岁;未婚“高知”男性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外地引进的人才,他们在温州少有亲戚朋友,生活圈子较小,同时因为长期注重在学业上的发展,经济实力、家庭条件可能不是十分优越。市区男本科777人,半数以上集中在27至30岁;女本科277人,半数以上集中在25至28岁……从这组数据看,未婚“高知”青年的人数仅仅是征婚人群中的冰山一角。
葛飞说,与他经历相当、在沟通上没有障碍的女孩年龄往往有些偏大,而三十岁以下的小姑娘虽年轻漂亮,但在交流上又有代沟。
有***认为,未婚“高知”青年一般都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婚姻状况的了解比较深入,对对方的要求也较高,无形之中为自己的择偶设置了障碍。温州***中心负责人徐玲玲分析说,受“男大女小”、“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影响,未婚“高知”女性一般都希望男方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强,因此择偶范围大为缩小。未婚“高知”男性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外地引进的人才,他们在温州少有亲戚朋友,生活圈子较小,同时因为长期注重在学业上的发展,经济实力、家庭条件可能不是十分优越。“不过总的说来,未婚‘高知’男性找对象还是比‘高知’女性要容易得多。作为自由撰稿人、正享受着单身生活的先生说,他每天都过得自由自在,同性异性朋友都不缺,闷了就找些朋友出来聚一聚,喝酒、唱歌、游玩都可以。”徐玲玲这样认为。
“高知”婚恋缺乏***
如今,不少高学历未婚女子到婚介所登记时都不得不将硕士、博士学历改为本科学历,以放低择偶门槛。“现在温州本科生比较普遍,硕士、博士不是很多。女硕士、女博士,无形之中容易把许多非硕博的人才排除在择偶门槛之外。未婚高知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他们往往承载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不可能把很多时间花费在个人的情感生活方面。”市区某婚姻中介的负责人徐女士如是说。
我市婚姻服务业协会会长、爱之桥***文化沙龙董事长舒嘉认为,许多未婚高知青年都是典型的爱情理想主义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择偶标准造就了一批庞大的高知单身群体。他们的年龄相比其他未婚单身群体较大,因此选择面相对较小,未婚高知女青年尤其如此。未婚高知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他们往往承载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不可能把很多时间花费在个人的情感生活方面。再次,大龄未婚“高知”男女过了情窦初开的年龄,他们一般身心成熟、社会阅历广泛,在择偶时往往多了理性,少了***,对待自己的婚恋问题也都十分冷静。葛飞说,与他经历相当、在沟通上没有障碍的女孩年龄往往有些偏大,而三十岁以下的小姑娘虽年轻漂亮,但在交流上又有代沟。过分理智的心态容易导致择偶“理想化”。
温州民康***院长胡立荣是婚姻家庭咨询、指导***,也是我市首期婚姻家庭指导的培训老师,他指出,进入婚姻生活还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一种主流的归宿。未婚“高知”青年一般学识渊博、个性***、追求***,但是大家需要意识到任何婚姻都是带有冒险意味的,十全十美的人并不存在,再合适、再***的人也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迁发生变化,选择进入婚姻生活就需要学会接纳不***的人,准备好牺牲自己的部分个性和自由来换取对方也牺牲他(她)的部分个性和自由,从而使婚姻生活得以延续。也许这样一对老人所展现出的恋爱故事并没有过多的浪漫离奇,可正是这分平淡相守和相濡以沫,才还原了爱情的本真。
拯救剩男剩女的相亲新招——试恋
五一小长假临近,又一波“相亲”大潮即将到来,各大婚介机构,甚至民间***团体,都打出了“假期不休息,接受相亲活动报名”的宣传牌,剩男剩女们的求偶需求究竟有多大?
******近日发布一份数据: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男多女少)。90.3%的单身人士都感觉择偶难,而调查发现,女性(93.6%)比男性(86.4%)更觉难找到合适伴侣,且恋爱机会更微小。
“剩女”难嫁,无疑给各个线上线下的婚恋***机构提供了“揽客”契机,揽来女客,男性自然鱼贯而入,只是“揽客”手段五花八门,剩男剩女们买账吗?
线下撒网:相亲大会
长假前两周,已经有不少婚恋机构挂出了“五一相亲***派对”、“单身白领***大会”等活动报名“告示”,据一位婚恋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告示贴出一周,报名的人的确不少。据媒体报道,这类活动上确有配对成功者。
“你看,他们牵手成功了”,今年二月份,重庆双桥花样龙水湖景区一场上百人参加的户外相亲活动上,经过“8分钟约会”、“你来比划我来猜”等环节,9对单身男女成功牵手。
当然这样的成功可遇不可求。由于单身男女平日工作忙,比自己还着急的父母反倒成了相亲大会上的“常客”,但由于毕竟不是当事人,通常交换资料就没了下文。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在找对象时已不再满足于随“遇”而安。今年清明期间,平顶山的一对儿李姓夫妇跑到活动现场给儿子报名,但由于要填写“择偶标准、自我评价、爱好特长”等内容,老两口***后还是放弃而归。
除了这种广撒网的相亲大会之外,父母及亲戚朋友介绍的见面相亲也是一种方式,有***称,春节长假前后十多天,除去除夕、初一初二必须与亲人团聚,其余每天平均要和两个姑娘约会才能完成任务,“比上班还累!”。
可见,这些传统的相亲见面活动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了负担,且“命中率”越来越低,即使“万人相亲”照样一偶难求。
线上新招:“试恋”
相亲相腻了,总会有人想出更新的办法来为剩男剩女牵线搭桥。***近新兴婚恋***网站——花田就别出心裁,搞起了“试恋”,且效果还不错。
这个点子源于花田问卷调查的一个新发现:有45%的适婚女性认为单身挺好,有66%的单身女性表示自己过的很快乐,72%的女性表示是为了父母才找对象。而适婚女性不着急找对象的原因:经济***,能照顾自己,认为单身挺好。
相比较起来,男性似乎更着急,有男性***留言说:“更喜欢年纪大点的女性,***,有智慧,可是她们比年轻女性难相处,似乎并不想恋爱。”
方萍婚介,一世佳缘
相亲常遇小问题
1、相亲初次见面,找不到话题。
从心理学角度讲,相亲初次见面话题很多,但不少相亲案例中,当事人表示,见面后不知道该聊什么,刚聊十分钟就觉得无话可说,彼此想法有冲突,或者感觉对方对自己根本不***,然后就无所谓的态度,尴尬的场面,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后相亲失败。
相亲前期准备小技巧让你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相亲前你需要解剖自己,相亲的对象对你一无所知,但你对你自己是很了解的,你要给你相亲对象介绍你自己的情况,让别人了解你的情况,当然你的在实际情况基础上美化你自己,但非吹嘘,这可以给相亲对方留下好印象,让对方对你产生兴趣。接下来才能融洽的接入其他话题。心理咨询师:一瓶矿泉水引发一桩离婚案前不久,再婚三个月的陈女士又一次踏上了征婚的路程。
2、相亲次见面,着装气质和对方完全不搭调。
相亲次见面,形象气质很重要,这是给别人印象的时候,感觉往往会告诉对方,这个人是否值得继续交往,所以我们在相亲前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形象气质,气质气场压倒别人,也可以增长你的自信心,那你就成功了,无乱后续如何,你在印象上胜出一局了。华人“剩男剩女”们总是抱怨自己的“另一半”为何迟迟不出现,找对象越来越难了。如果着装不讲究,那相亲气氛就会有点尴尬,你让对方觉得你的穿着品位恶劣,都不想两人一起步行,那你们的相亲只能以失败告终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