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阶段的约23年时间里又完成了三次主要的技术标准制修订:1986年首部强制性***标准GB5768《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将交通标志扩展到二类168种;1995年发布实施了JT/T279《公路交通标民板技术条件》;1999年对GB5768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修编,一直沿用至2008年。期间,2005年发布实施了GA/T580《太阳能道路交通标志》,对交通标志的光学形式开展了创新,但该技术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普及应用。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技术起步较晚,与道路建设和路网形成规模速度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很难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一时期,交通标志的制造工艺主要是应用铝材和反光膜技术,其中反光膜长期依赖于国外进口。
第三个阶段的近7年时间里,交通标志的技术标准工作得到了质和量的同步快速提升,超过10部***、行业标准完成制修订并发布实施,同时还有较多省份和城市制订了地方规范标准。尤为重要的是,2009年对GB5768进行了第三次修编,同年发布实施了GB/T23827《道路交通标导板及支撑件》,发布了JT/T750《内部照明标志》、JTG-D82《公路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2015年先后发布实施了GB/T31446《LED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GB5103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另外,GB5768的第四次修编工作已经列入2016年计划。尤其是在夜间,强烈的车辆“远光灯”照射到交通标志板面反光膜材料,产生定向回归(逆反射)光源,使得车辆的驾驶人能够远距离视认信息内容。在这一时期,交通标志的制造工艺较多提出了“主动发光”的光学模式创新,受限于技术研发的滞缓,仅仅是较小范围的示范应用,但是在示范应用的道路上极为显著的改善了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近年来呈需求增长态势。
推动道路交通标志产业技术升级的建议及其重要作用。
其一,建议明确道路交通标志产业升级和应用的技术创新路线:
一方面,在现有的各等级公路建设改造,以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中,予以技术创新的大力支持,明确应用的范围和形式,从***层面的专项补贴资金中给予应用考核,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普及。
一方面,针对新技术新产品,给予研究研发资金的专项支持,尽可能通过企业层面加速研究成果转化实施,同步制订强制性工艺和设置方面的技术标准,实施强制性质量认证,提高工程品质。
另一方面,基于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技术在快速发展,交通标志理应成为车路协同的重要智能信息载体。1982年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JTJ072-82《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里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一直沿用至1985年。技术上,根据道路管理的需求变化设置智能型交通标志,车辆自动识别接收现场交通标志信息,从而将信息反馈到车载系统,实现车辆的自动按照道路交通管理要求控制驾驶行为。在新的光学技术普及应用的同时,立项实施“车路协同智能载体”研究开发,以适应未来交通管理新时代的技术发展。
面板显示主动发光交通标志应用:
南京市白下高新、禄口机场周边、扬子江隧道、仙林大学城、沪宁高速麒麟枢纽(半透型);
济南市主城区快速路与主干道(半透型);
贵阳市中环路隧道(半透型);
西安市南绕城高速长安/高新/丈八立交、空港新城、秦汉新城(半透型);
呼和浩特市城区主干路及二环快速路(半透型、全透型);
普洱市思茅区主干路(半透型、全透型);
本溪市主城区主干路(半透型、全透型);
琼海市主城区行人过街指示标志(全透型);
珠海市(机场至市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半透型);
长春市龙嘉机场高速、人民大街(半透型);
沈阳市五爱立交(半透型);
长治市迎宾大道、太行东街、英雄路(半透型);
盐城市新都路、南洋机场二号航站楼周边道路(半透型);
宿迁市人民大道(半透型);
青岛市四流中路(半透型);
广州市内环快速路鸿福路到火车站段、S29从莞深高速(半透型);
武汉市武汉大道、江北快速路(全透型、半透型);
太原市快速路及主干道路(半透型);
滁州市滁州大道、明光市环城路(半透型);
哈尔滨市道里区城乡高架快速路(时空同步);
登封市主城区道路(半透型);
乐山市主城区道路(半透型);
贵阳市花冠路、人民大道(半透型、时空同步、全透型);
昆明市二环快速路石虎关立交桥至大观河桥段高架桥、人民路(半透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