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半透式发光标志分类,赛康交通安全
作者:赛康2020/7/21 1:03:37






在我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相关***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早发布于1986年,于1999年首先修订,该标准完全采用了反光膜技 术。直到2009年第二次修订,增加了主动发光式、照明式两种光学模式的道路 交通标志。1972发布实施的《城市和公路管理规则》里明确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34种。而事实上,存在着明显功能缺陷的应用反光膜技术的道路交通标志, 在几乎所有的公路上沿用至今。

1962年,通用电气开发出LED发光二极管。LED的高亮、高寿命、低压、低 能耗优点,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与道路交通标志类似的户外广告标识制造业。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早已经清楚上述的逆反射技术视认缺陷,他们更加重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增加外部照明系统、应用LED主动发光技术去满足了交通标志在全天候气象条件下的视认功能,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 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将反光膜4 LED技术相结合,利用 新能源,开发出一种适用于任意公路环境的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必将提高道 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公路安全和生命防护。








产品标准化的形成环境存在困难。我国的道路交通标志实施的 是强制性***标准,即《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 )。至今也仅仅是开了 一个口子“道路交通标志的光学模式有逆反射式、发光式、照明式”。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研究院(TeaxsAMTransportationInstitute,简称TTI)早已经有研究证明道路交通标志视认性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必然联系,视认性较差的交通标志,往往会因为交通参与者错误判断或无法判断信息而诱发交通事故。而主动发 光式道路交通标志的工艺、设计、设置、验收等规范在该标准中几乎没有提及,标 准依旧主要是介绍逆反射式道路交通标志技术。这样使得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 志在开始的推广应用中非常乏力。





从被动反光到主动发光,是道路交通标志产业的一次技术创新,需要较长时 间的从推广到使用、再到品质认知的过程。尤其是在夜间,强烈的车辆“远光灯”照射到交通标志板面反光膜材料,产生定向回归(逆反射)光源,使得车辆的驾驶人能够远距离视认信息内容。例如很多业主和用户,在产品设计和 使用中片面地要求能源的配置,而不明白节能效率和持续发光工作时间才是关 键;过高提出发光像素的强度,而缺乏科学的光学4视认标准;盲目坚持沿用板 面反光膜材料级别亮度,而缺少对产品整体功能的理性和经济考虑。






基于信息的人眼识别,如果我们纯粹用LED的光,会产生一些光污染,还会对道路使用者的视认、生理、心理上产生很多的障碍。

光,灯光、照射的光,人的眼睛是不能去视认它的,交通标志的视认就必需利用光达到信息显示,而不是直接使用光。曾经和当下有一些厂家,只是让标志发出光,伤害了管理者和使用者对主动发光技术的认知,要不得。


其实这个技术在日本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早已经有强制性规定,就是所有的快速路、高速公路出口的标志一定要夜间主动发光。当然,我去考察了,他们的发光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我们的研究成果。

面板显示技术的结构,比点阵更加简单,只是在反光膜里面增加了LED的光源板和光源盒来去解决。两者形式的技术,均已经实现了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维护简便。











商户名称: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