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体系叫“新产业经济体”
“线上 线下 物流 大数据 *** 人工智能”由这6个维度构成,是通过互联科技将原来的体系链接得更加紧密,使其更具整体性,联动更有效(这个定律适合任何一个行业)。
对于我们快销品行业来说,目前要紧的应该是建立起一条产业物流链,所有的延伸都是从这里开始。
稳步推进以实带虚建立体系什么是实,什么是虚
这里的供货商不一定是经销商,为什么要把人工智能放在后,那是另一个新的时代(工业4.0)。
从1到6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先通过规模化形成物流体系,经由网络链接沉淀数据,形成有效的数据库,再接入***体系,具体怎么执行,这里就先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交流),可以按照这个步骤去操作,也可以对照自己目前处在哪个阶段,切莫急于求成,一定稳步推进,任何大的体系都是建立在稳固的小的体系之上。在本届大会上,B2B平台依旧是亮点,许多B2B企业受邀参加了此次互联网大会,并与业界同仁交流和分享了有关“大数据”、“规模化”、“信息安全”等新见解,让B2B企业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成为了***互联网科技的汇集地和世界前沿技术的关注点。
一、新渠道
传统产业发展到今天,就渠道方面而言,无论是内销还是外贸,都需要扁平化。传统的内销渠道一般有两种模式:大客户直供和代理商模式。这两种模式下工厂都无法直接对应中小客户,没办法给中小客户提供服务。
B2B平台的出现,为企业销售渠道的改进提供了解决方案。先看内销方面,B2B平台能够把上游代理商或工厂,与下游次终端或终端链接起来,直接提供货源的匹配功能。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撮合、代销和直营。撮合模式下,一般上游是代理商,下游是次终端或终端;代销模式与撮合模式的上下游是一样的,但钱和票走平台。直营模式下,上游是工厂,下游是次终端或终端,钱票货全部走平台。实际上,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两个字已经成了很多B2B前进的绊脚石。现在市场上谈及和应用多的是这三种模式,尽管它们之间有不少区别,但其实在我看来,它们思想都是一样的,都是解决新渠道的一个服务问题。在渠道扁平化的变革下,上游都希望能直接面对下游,撮合、代销和直营,都是解决中小买家的供应链服务问题,但是不同模式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一样。
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撮合服务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撮合服务是用更低的成本获取多用户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因为你只有建立足够多的有效用户池,才可以做用户分级,做漏斗模型,才会拥有大量的数据,公司未来的自营或平台业务才会出现指数级的增长,才有机会成为10亿美金级公司。所以竞争变成了发现的游戏,谁猜未来的准确率高,谁就有先发优势。
再看出口,现在我们发现出口渠道扁平化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了,因为现在做出口通道的服务商已经很成熟了,***有影响力的差不多将近10家,它们解决了物流、通关这些问题。出口B2B平台成功的关键是,要能帮助企业在海外找到订单。它的模式就是帮助国内的工厂,越过海外的一级代理商,直接到次终端或者终端。这么说有点倒果为因的意思,但如果回溯到产品本身,一样也还是这结果。以前做这个很难,因为以前这个通道不成熟,做这个就要解决物流、通关等问题,以及产品到国外要处理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这个通道已经很成熟了,尤其是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时期,致力于出口的、能解决订单问题的B2B平台已经越来越多。
对于从渠道改革这个点进入的B2B平台,要特别关注客户留存率、库存周转率、资金安全这三个指标。在不断开发新客户的同时,要不断的研究老客户的留存,不断分析客户为什么流失,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借此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平台不可能创造一个伟大的平台,找钢网发展到今天,我们始终把用户体验放在di一位。我们开始做自营的时候,库存周转率是45天,传统贸易商也是45天,没有区别,后来我们不断的优化这个指标,不断分析哪些SKU畅销,哪些SKU滞销,根据用户需求改变采购品类,把库存周转率优化到10.3天。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互联网市场,新型B2B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直接做工厂自营的平台来说,资金安全至关重要,很多B2B平台都是现金流为负,拿货需要给上游交纳保证金,当公司因快速发展导致运营资金紧张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大堆保证金是拿不回来的,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未来,B2B平台对传统制造业的内销和出口,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渠道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两个结论:工业4.0阵痛,及“平台 手艺人”模式
这两类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趋势很可能会重塑我们的社会形态。
寡头式的中心化加上工业4.0,终会导致生产无差别商品的企业极度精英化,凡是可以不依赖于创造力、想象力的东西终都会被计算机取代,形象来讲就是有一堆机器人把那些不需要太高智能的活都干了,后剩下的只是电脑无法战胜人脑的工作,比如依赖于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这注定会是gao端工作。这进一步意味着制造业所能吸纳的就业人数会越来越少。从商业模式来讲,不以满足用户需求的Commence,不是长久的商业模式。
B2B共享经济体思维对便利店改革有什么影响?
B2B型农村电商、快消B2B,以及近来大热的“便利蜂”,他们共用一个核心思想,经典商业模型——7-Eleven。
不久前,线下便利店“便利蜂”因获得斑马资本合伙人、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的***而迅速成为“网红”。此外,便利蜂创始人王紫背景同样引人深省——原7-Eleven高管。
7-Eleven的人效与阿里的人效相当,核心是B2B思维
“世界只有两家便利店,7-Eleven 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在零售业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可以侧面体现它的地位。作为***更大的便利店特许加盟***,截至 2016 年 2 月底,7-Eleven在全世界17个***和地区已开设了58904家店。
公开资料显示,2016 财年,阿里巴巴利用3.6万多名员工,创造了427亿元的利润;与此同时,7-Eleven日本公司8000多名员工,创造了近百亿元的利润,人均利润与阿里相当,接近 120 万元/人。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