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可分为三类;
1、集中控制方式
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实时性差,难以扩展。
2、主从控制方式
采用主、从两级处理器实现系统的全部控制功能。主CPU实现管理、坐标变换、轨迹生成和系统自诊断等;从CPU实现所有关节的动作控制。其构成框图如下图所示。主从控制方式系统实时性较好,适于精度高、高速度控制,但其系统扩展性较差,维修困难!
储器。
UR机器人发明者奥斯特加博士:***制造领域正掀起一场机器人革命
在适用性方面,合作型机器人的优势更加明显。关键元部件依赖进口,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造成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机器人产业的成熟及国际竞争力的形成。UR机器人并不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研发的,而是针对制造业对灵活性和便利性的需求而研发出来。所以UR机器人随时随地都在尝试很多不同的应用,从金属加工、电子行业到汽车工业,用一台机器人创造无限的应用可能。
对于人机合作,奥斯特加博士表示:“我们发明UR机器人的目标并不是用机器人替换掉劳动者们,而是希望为它们能作为合适的工具,帮助人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我相信,人机互动能够将重复且需jing确执行任务的能力、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相结合。”
UR机器人
UR10型六关节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关节运动范围 -360度;工业机器人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为工业机器人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因此,利用工业机器人作业,不但产品质量高而稳定,且能有效地降低库存(甚至零库存),从而降低成本。机械臂自重只有28.9公斤,有效负载达到10公斤,工作范围1300毫米,安装尺寸只有直径190毫米;至大工具端运行速度1米/秒,重复***精度 -0.1毫米;机器人I/O信号包括数字和模拟信号,通讯采用满足TCP/IP MODBUS协议的以太网通讯;示教器采用12寸触摸屏,运行PolyScope图形用户程序;机器人控制箱电源为220VAC,运行典型程序消耗功率只有350W;机器人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0度-50度。
发展历史
1913年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191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即世界上一台真正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在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也不可能很快实现自主化。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1915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父”。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