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木材工业中的建材、家具、运动器具、乐器等的木材干燥以及加工时的温湿度控制;
2. 皮革业中熟皮、毛皮加工中用于保证毛皮品质,利于保存和节能;
3. 纤维工业中染色工艺使用换热器可以节能并提高工作效率;
4. 电镀工业中电镀工程的冷却、加温;
5. 印刷业美术印刷工程中可在质量上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印刷不匀防止特殊纸的伸缩;
6. 制药业、散药制造工程;
7. 半导体相关行业I/C印刷线路底板;
8. 食品工业中产品的预热干燥;
9. 化学工业中一般化学、精制的干燥浓缩;
10. 工业部门钢铁生产、造纸和纸浆、炉窑燃烧、平板玻璃、印染、汽车喷漆等工艺中的余热回收。
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30年代初,瑞典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管式板式换热器,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在完成同样传热量的条件下,威海板式换热器,采用逆流可使平均温差增大,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减小;若传热面积不变,采用逆流时可使加热或冷却流体的消耗量降低。前者可节省设备费,后者可节省操作费,APV板式换热器,故在设计或生产使用中应尽量采用逆流换热。
当冷、热流体两者或其中一种有物相变化(沸腾或冷凝)时,由于相变时只放出或吸收汽化潜热,流体本身的温度并无变化,因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相等,这时两流体的温差就与流体的流向选择无关了。除顺流和逆流这两种流向外,还有错流和折流等流向。
在传热过程中,降低间壁式换热器中的热阻,以提高传热系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热阻主要来源于间壁两侧粘滞于传热面上的流体薄层(称为边界层),和换热器使用中在壁两侧形成的污垢层,金属壁的热阻相对较小。
增加流体的流速和扰动性,可减薄边界层,降低热阻提高给热系数。但增加流体流速会使能量消耗增加,故设计时应在减小热阻和降低能耗之间作合理的协调。为了降低污垢的热阻,可设法延缓污垢的形成,并定期清洗传热面。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板式换热器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
其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为150亿元;电力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集中供暖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食品工业也有近30亿元的市场。另外,航天飞行器、半导体器件、常规岛核岛、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换热器,这些市场约有130亿元的规模。
国内换热器行业在节能增效、提高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降低压降、提高装置热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基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机械、食品、制药等行业对换热器稳定的需求增长,我国换热器行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换热器产业将保持年均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换热器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