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42%
据统计,2017年6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4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环比增长4.05%。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96.62亿美元,同比增长5.96%,环比下降7.15%;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46.93亿美元,同比下降1.36%,环比增长13.02%。
2017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240.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31.20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709.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棉纱产销逐渐放缓 或将拖累棉花上涨的脚步
据河南、湖北、江浙、山东等地的棉纺织企业反映,6月中旬以来棉纱产销逐渐放缓,下游织造、服装和贸易公司询价、提货开始走淡,JC50S、JC60及60S纱等表现差***意,C21S-C四0S包漂包染高配纱库存不大,但整体看,棉纱、坯布市场气氛呈现淡季特征,纱厂、中间商甩货、清仓的现象时有发生。受近日郑棉主力合约从14735元/吨一路涨至15690元/吨(涨幅6.48%)、储备棉轮出日均成交比例和成交价“双涨”及高品质现货供应日渐紧张的影响,化纤设备价格,2016/17年度新疆棉、储备棉现货再次报涨200-300元/吨,7月18、19日内地库3128/3129(断裂比强度26-27cN/tex)、“双28”手采棉的公定提货报价分别为15900-16000元/吨、16500-16700元/吨;“双29/双30”北疆机采棉公定报价则高达16800-17000元/吨,纺织企业成本迅速攀升;再加上因高温天气引发的限产、限电频发,纱线品质稳定性和交货及时性都受到较大制约。笔者分析,虽然从原料顶端、上游看,棉花无论现货还是期1货反弹的通道似乎已经打开,贸易商解套、获利的机会到来;但中下游市场行情将拖住棉花上涨的脚步,原因如下:
其一、纺企利润逐渐降低,生产积极性下滑,纱布库存不断累积。以纺C32S纱为例,如果以50%储备新疆棉 50%储备地产棉来配棉,计算财务成本、仓储费用等等,实际利润仅400-700元/吨(纺企进销项税已统一);如果采用2016/17年度新疆棉 地产棉(新棉 储备地产棉)、进口棉 地产棉等(进口外棉含1%关税配额的转让、承租费用)纺C21-C四0S纱,纺企都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亏损。面对原料成本节节追涨(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用棉企业普遍感受到成本压力传递;一些中小纱厂、织布厂已有减停产或改纺其它产品的打算;
其二、由终端向中游、上游层层传递的资金流绷紧使纺企生产经营谨小慎微。6月末,中国广义***(M2)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再次刷新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低。从整个行业反馈来看,2017年上半年央行***全1面收紧,对外贸、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影响迅速体现,贷1款难使贸易公司、服装企业、织造和纱厂间赊欠、账期非常普遍,赊欠的情况比比皆是。而***工作会议表示***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化纤设备公司,坚定执行稳健的***政策,加强***监管协调,主动防范化解***风险;
其三、随内外棉纱价差迅速收缩,外纱冲击不可避免。虽然采用进口配额堵住了外棉进口的肆无忌惮冲击,保护的我国棉农、棉花产业;但越南纱、印度纱、巴基斯坦、印尼纱及中亚纱等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却刚刚开始。据统计,7月份以来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C16-C32S纱与国产纱的价差由前期倒挂1200-1500元/吨大幅收缩了200-300元/吨,非包漂纱的价格甚至持平或稍低,外纱的竞争力快速提升;而且相较40S以下国产纱(配棉以储备棉、地产棉为主),外纱在颜色、强力、CV值等方面优势凸现,很受国内织造、服装和外贸公司的青睐。一些外单明确提出采用越南纱、印纱或巴纱。
新规定提高环保要求,挤压中小染企生存空间
与 2010 年版印染行业规范条件相比,新规进一步收紧了能耗和取水量的规定,例如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的综合能耗及取水量上限要比前规下降14.3%、20.0%,纱线、针织物等其他产品的能耗及取水量标准也分别下降8.3%~21.1%不等。水重复利用率标准由35%提升至40%。
同时印染作为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也受到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新规进一步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企业采用技术***、节能环保的设备,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化纤设备报价,推动印染产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南阳化纤设备,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新规对于环保和能耗的要求,有可能被淘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