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倡工商,振兴实业,清***电令各地成立实业学堂(职业学校),令“已经从事各种实业及欲从事各种实业之儿童入学,以简单教法授实业”。实业学堂包括各种生产科目,以下举几个有电镀***的实业学堂为例。
(1)清***农工商部工艺局1902年清***成立工艺局,1907年建成实习工厂,内分12科,其第11科为电镀铁工科,规定生徒学习制造器皿和电镀。共有工师匠徒25人。毕业生除本局留用外,其余分派各地工艺局,“准其聘往,以振工业,而广师资。
(2)北洋工艺局又称直隶工艺总局,起初择址天津旧城东南隅草厂庵,后迁人玉皇阁。该局成立于1903年,下设学堂和实习工厂,广招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该局所属北洋工艺学堂(后改名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凡入学生员,先分班经英文(一年)、日文(半年)速成学习,然后转入正科,课本有《应用化学》,内有电铸和电镀内容。生员来自“顺直及远处各省,并京旗蒙古多地,毕业后分赴各省任工师(技师)。”该局所属初等工业学堂设有“烛皂科”,有次教学检查中,发现该科学生学无成效,终日废时糜软,于是“转请官报局派人来校电镀、印务各事,以期两益”。这说明北洋官报局拥有较强电镀技术力量,而在直隶初等工业学堂也有电镀课程。
1904年,该局的实习工厂成立,属工艺学堂的附属工厂。学生在此学习织染、彩印、木工、砑光、图画、刺绣等科目。其中砑光,在古代是指用石头碾磨纸、布、皮等物件表面,使之光滑,直读光谱仪,后来泛指研磨等表面处理。在晚清电镀书籍里,砑光也指电镀。该实习工厂的砑光科就是向学生传授电镀、抛磨等表面处理技术。该局的河北教育制品制造所成立于1905年,专门各种科教仪器、标本、模型及教室用具等,有艺徒46人,分别学习金工、木工、油漆、图画、电镀等技术。(3)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07年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是一所新式学校,其办学宗旨是“以授平等程度之工业技术,使成为良善之工匠。”该校分为金工、木工、化装3科。毕业无定期,但学习至多4年为限。前2年重在,自第3年起重在实习。在工场实习中,金工科分为5组:机械、锻冶、钣金、电镀、铸造。监习技师4人。每星期授课和实习课时约36~42h。学生年龄为12~23岁。据当时的调查报告说,该校实习工场设备完善,除生产各类日用品外,还生产“压皮
中国电镳史
机”等,需电镀的零件均为该校自镀
旧时妇女佩戴的钗环镯链都是纯金制成,但贫困妇女也有以铜质代替。为使铜质首饰酷似真金,早期民间采用传统包金工艺。当电镀传入我国后,一些作坊嫌传统包金手续繁琐,成本较高,纷纷改用新法,称为“新法包金”,一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流行。在其他地区,如山东、山西等地县城也有此工艺。据记载:“妇女所用钗环首饰,昔年率以金银制成,间有铜质者,恒粗劣不堪。自清朝咸丰年间,首饰逐渐进化,包金镀银,均能酷似真金”,“艺术精良,花样繁复,恒合妇女之需要,乃渐成***。”
关于镀金方法,初期有一种浸渍镀金工艺,在京津两地用得较多,方法是:“用焦性磷酸苏达及绿化金作金浴,以被镀之物浸渍其中,金即附着其上”。后来电镀法也被普遍应用:“即溶衰化金钾(化金钾)于水,以电气通过其中,系纯金片于电池之阳极,系被镀之器于阴极,于是阳极之纯金,遂附着于阴极之器面”。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