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为满足***豪华生活的需要,在之内设立制造工场,它是官府工业的重要组成。清朝承袭前朝制度,在乾隆五年(1740年)成立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管理四十二作,内有镀作、镀金作。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合并成三作,专设铜镀作。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进行调整,仍保留铜镀作。以上可见涂镀工艺在皇家工场里的重要位置。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工匠按手艺分为61种,俗称造办处61行,镀匠隶属铜镀作,镀金匠隶属金玉作。另外,直读光谱仪,在工部制造库的银作中也有三名镀金匠。这些工匠都参与皇家工艺品的制作。
时期上海电镀工业
1937年,爆发,我国东北、华北及其他地区相继沦陷。经过八年浴血,1945年,日本投降。这一时期是中国工业的困难时期,电镀工业大部分时间处于低谷,偶有发展,也极其缓慢。
(1) 上海工厂的内迁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为避免机器设备落人敌手,8月份上海工厂迁移监督会成立。不久批工厂开始***,用木船装载机器设备,从上海苏州河出发,运往内地。参加***行动的有五金、机械、化工、冶炼、橡胶、煤气等重要企业。电镀工业因规模较小,未参加这次内迁行动。但是在内迁工厂中有一家合作五金工厂,将进口的镀铜、镀镍、镀铬和抛光机全部***。起初运至武汉,1938年,又搬迁至重庆小龙坎天星桥,改名为合作五金制品公司,***生产
例如天津机器局,初建时称天津机器局,1870年,李鸿章接管该局后,改名天津机器局,经五次扩充,成为清***北方的重要企业,产品除一般的外,还为制造铁舰、快船、艇及等。在局里专门设有热浸镀锌间,用于处理船壳甲板;还设有“镀铅炉房”,用于处理壳。当时生产一种后膛来福镀铅大,年产约5000~6000个,1879年产量高达9000余个。这种壳在镀铅前需经“淡硫强水蚀去其锈”,所用***系局内自造,生产已有一定规模。
再如金陵机器制造总局,简称金陵制造局,建于1865年。规模虽不及江南制造总局,但仍比其他各省的制造总局大。1885年,该局辞退全部洋匠,改聘江南制造总局技师协助生产,带来***江南制造总局工艺技术。当时火炮多为铁质,该局在李鸿章监督下,制成铜质火炮。至今在中国里有一门该局制造的0.95米长铜质“轻型前装线膛炮”,由此推知该局已有较大的铜件表面处理设备,其他表面处理则相似于江南制造局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