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翔,早年留学日本,专门学习化学工艺。1906年编写《化学工业一斑》,分上下册,共14章,手持光谱仪维保,其中第10章为“合金及电镀”,在日本东京出版。丁壮猷,毕业于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学习镀镍等电镀技术。1914年归国后,在长沙楚怡工校教课20余年。他根据经验于1934年编写《镀镍法》一书。该书多次出版,颇受欢迎
郭洛,在日本学习电化学和电镀技术。归国后,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北京创建同丽电镀工厂,著有《电镀大全》一书,该书出自作者经验,极有创见。高春熙,山西阳曲人。赴日本月岛机械株式会社等单位学习,后在宫川电镀工数的电场实习,回国后在山西太原丰明工厂任经理。上篇综合电镀史后于吴受珉,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印刷专科,学习日本照相、雕版、电镀等该校技术。归国后在晚清、民国印刷部门任职,后在长沙自办印刷厂。
这条文献的含义很丰富,说明下列事实:,1865年前(自1880年上推十余年,约为1865年),上海印刷业已经有电镀应用;第二,1865年后,有不少中国人进行电镀试验和应用;第三,1865年至1880年间,电镀应用已从印刷业扩展到五金业等。但主要应用仍在印刷业,苏州手持光谱仪,其他行业仅有少量应用;第四,的电镀应用,仅有镀金、镀银、镀铜三种。
上述文献清楚表明,到1880年时,手持光谱仪使用,中国已有较多城市开展电镀工艺。至于是哪些城市,因年代久远,资料缺失,无法确知。但是《电气镀金序》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一个地域范围,即“通商各大埠头”。
抛光铜器是早期电镀业的主要业务,许多电镀厂都兼做抛光,如上海称电镀厂为抛铜作便是此例。北京的抛光铜器与外地不同,所抛的是一种类似文玩的艺术品,故能得到外国人喜好,远销至欧美各国。北京能生产这种铜器,得力于清代皇家工匠的精湛技艺。当时国内生产铜器的地方很多,如山西大同、浙江杭州、江苏南京,还有上海、广州、湖北、安徽等地都是铜器的产地,但他们生产的是面盆、水壶、酒壶、火锅、筒、脚炉、锁、帐钩等生活用品。即使有生产仿古铜器的,其工艺档次和销量都不能与北京铜器产品抗衡。许多外地厂商,慕名纷纷至京,手持光谱仪精度,开厂设店,雇人生产这种铜器。平常时北京全市有这种铜器铺60多家,***兴盛时多达240余家。其中***有名的是打磨厂板井胡同的义永昌铜器铺,专做仿古青铜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