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妇女佩戴的钗环镯链都是纯金制成,但贫困妇女也有以铜质代替。为使铜质首饰酷似真金,手持光谱仪,早期民间采用传统包金工艺。当电镀传入我国后,一些作坊嫌传统包金手续繁琐,成本较高,纷纷改用新法,称为“新法包金”,一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流行。在其他地区,如山东、山西等地县城也有此工艺。据记载:“妇女所用钗环首饰,昔年率以金银制成,间有铜质者,恒粗劣不堪。自清朝咸丰年间,首饰逐渐进化,包金镀银,均能酷似真金”,“艺术精良,花样繁复,恒合妇女之需要,乃渐成***。”
关于镀金方法,初期有一种浸渍镀金工艺,在京津两地用得较多,方法是:“用焦性磷酸苏达及绿化金作金浴,手持光谱仪精度,以被镀之物浸渍其中,金即附着其上”。后来电镀法也被普遍应用:“即溶衰化金钾(化金钾)于水,以电气通过其中,系纯金片于电池之阳极,系被镀之器于阴极,于是阳极之纯金,遂附着于阴极之器面”。
所用抛光设备由本国自造,各厂备有马达以带动之,手持光谱仪价格,藉以获取高速旋转。抛光机上并无吸风装置,工人口捂毛巾,双手持零件紧压抛光轮操作,室内尘土飞扬所用拋光膏,上海称之为“擦铜肥皂”或“擦铜黄油”,以进口箭牌、鸡心牌,每条重约1磅半,售价6角以上。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中华化工厂生产出双箭牌抛光膏,品质优良,行销颇广,每箱装10打,共120条,批发价约30元,零售每条3角,仅为外货价格一半,颇受电镀行业欢迎。至于电镀用的铜线、导、镍板、铜板、化学***、金刚砂等,仍然依赖进口。
清宫造办处的任务是制造***专用的日用金属器皿,以及工艺品如景泰蓝等这些制品需要进行表面处理。自乾隆中叶起,西洋奇***品来华,造办处也照式,如宫廷使用的自鸣钟,既有从西方舶来的贡品,也有造办处的自制仿品,钟身和钟零件都要经过镀金等表面处理。清宫造办处的镀金工艺是中国传统的鎏金工艺,在京津地区称为“火镀”,被民间广泛用于首饰品、工艺品和贵重器皿的精饰加工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