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电镀工业
失败后,上海成为向西方开放的“五口岸”之一。大量新思想和新事物涌进上海,作为新工艺的电镀技术也随之进入。19世纪70年代前,上海的工业生产中已经应用电镀,主要是首饰、印刷等行业。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也已开始。上海早期电镀的实践过程,特别是电镀技术向外地的传播过程,不仅使上海成为中国电镀工业***集中的城市,也对***电镀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2.1电镀应用
(1) 美华书馆的电镀铜版咸丰八年(1858年)有外国教士姜别利( Gamble)在浙江宁波首先用电镀法制取汉字字模。咸丰九年(1859年)姜别利认为上海是中国商埠,在此传教,可以扩大影响,遂决定迁址上海,初期在小东门十六铺法国巡捕房的左侧。美华书馆由甬迁沪后,除印刷书刊外,还出版不少科学技术书籍。当时有人评论说:“其时国人竞研科学,美华书馆出版数理之书。”美华书馆迁沪经营,意味着电镀铜版技术传入上海,因此,1859年或1860年是上海开始应用电镀的时间。[3]
例如天津机器局,初建时称天津机器局,1870年,李鸿章接管该局后,改名天津机器局,经五次扩充,成为清***北方的重要企业,产品除一般的外,还为制造铁舰、快船、艇及等。在局里专门设有热浸镀锌间,用于处理船壳甲板;还设有“镀铅炉房”,用于处理壳。当时生产一种后膛来福镀铅大,年产约5000~6000个,1879年产量高达9000余个。这种壳在镀铅前需经“淡硫强水蚀去其锈”,所用***系局内自造,生产已有一定规模。
再如金陵机器制造总局,简称金陵制造局,建于1865年。规模虽不及江南制造总局,但仍比其他各省的制造总局大。1885年,该局辞退全部洋匠,x荧光测硫仪,改聘江南制造总局技师协助生产,带来***江南制造总局工艺技术。当时火炮多为铁质,该局在李鸿章监督下,制成铜质火炮。至今在中国里有一门该局制造的0.95米长铜质“轻型前装线膛炮”,由此推知该局已有较大的铜件表面处理设备,其他表面处理则相似于江南制造局
近代中国电镀工业的诞生和成长
41近代北京电镀工业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首都长达六百多年,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很早就应用电镀,某些方面在国内还居于地位。进入民国后,***政治中心南移,北京的经济地位有所减弱,但是在1936年前,电镀生产仍然得到很大发展,与天津等地形成具有华北地方特色的电镀工业体系。4.1.1北京电镀工业的渊源
北京电镀工业的渊源来自两方面,一是清宫造办处皇家工匠精湛手艺的熏陶和传承;二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中,学到外国的电镀技术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