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磨作业是电镀工厂的主要经营项目,接受代抛按件计值。因当时五金行业较发达,故抛光制品货源不断。虽电镀厂众多而竞争激烈,但各厂仍有利可图。此外各厂自己的电镀件也需抛光。当时的生产情况是:“凡五金制件之需电镀者,必先经抛车工作,使之光洁无尘,然后浸入电解液之负极,通以直流电,即起分化作用,于是纯质之金属附集于负极之制品,正极系各种纯金属物。通常每次约十余分钟,方告完毕。取出之后,再擦净之,手持光谱仪,即成光亮之电镀品矣。如欲做古铜,或紫铜各色,则***后再用洗之即成”。据以上记载,当时电镀厂能进行电镀抛光外还能进行染色处理。
早期应用电镀的地域分布
中国人在1865年开始掌握电镀工艺,十余年间发展很快。在1880年时,电镀应用不仅是在上海,在其他城市也有应用。据《电气镀金序》(1880年)所说“电气镀金法,虽在西国为四十年前所设,而传至中国,亦有数年。今通常各大埠头,俱有华人能之。如十余年前上海小东门外开设美华书馆,用此法做铅字一套,先刻木板阳纹,而以电气镀成阴纹铜模,再以铅汁倾于模内,浇成印字。以后上海华人仿造者多,不特作印书铅字,手持光谱仪维保,且作图书等。并将各金类器具,镀以金、银、铜者,手持光谱仪使用,亦有人。
清朝晚期,西方电镀技术传进中国,用电镀代替“火镀”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社会上仍有对“火镀”的需求。电镀的优势是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不过许多人都觉得从外观和装饰效果看,电镀不如“火镀”。人们看重“火镀”,还有一种心理,就是对皇家风范的仰慕,觉得凡经皇家工匠出手的作品,都富贵大气、美轮美奂无比***,令人倾心。早期北京电镀工匠生活在天子足下,得天独厚,他们有机会目睹皇家物品的风采,手持光谱仪价格,时时受到这种艺术气氛的熏陶。加之清宫造办处的许多工匠已走出紫禁城,转入民间作坊,他们不仅带出精湛的手艺,还带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极大地提高民间作坊里工匠的艺术品位,即使是普通的磨光抛光操作,经他们之手,也都以工艺高超而。北京早期电镀作坊里有种抛光铜器,很长时间能够享誉国内外,就是得力于皇家工匠的言传身教。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