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献的含义很丰富,说明下列事实:,1865年前(自1880年上推十余年,约为1865年),上海印刷业已经有电镀应用;第二,1865年后,有不少中国人进行电镀试验和应用;第三,1865年至1880年间,电镀应用已从印刷业扩展到五金业等。但主要应用仍在印刷业,其他行业仅有少量应用;第四,的电镀应用,仅有镀金、镀银、镀铜三种。
上述文献清楚表明,到1880年时,中国已有较多城市开展电镀工艺。至于是哪些城市,因年代久远,资料缺失,无法确知。但是《电气镀金序》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一个地域范围,即“通商各大埠头”。
在中国传教,需要印刷宣传品,影响印刷效率的障碍是汉字笔画复杂,字数太多。一些西方人将精力用于制造汉字字模上,认为只要字模过关,再用西方印刷设备,效率就大幅提高。1858年,姜别利在宁波经过多次试验,取得成功。1859年,花华圣经书房迁往上海,改名美华书馆,用电镀制模和铜版,大量出版西方和科学技术书籍,成为一家的外资企业(图3-17)。当时有评论:“电镀铜版,此版在中国首先釆用者为宁波花华圣经书房”,“与纸版之用相等而更耐用者,为电镀铜版,美华书馆用之。
另外,根据《格致汇编》刊登的电镀通讯,写信读者的地域有武汉、上海、福州、龙江、太仓、杭州等地,表明这些地方很早就有电镀爱好者和工艺实践参考文献
[1]潘慎文,谢洪赉译.格物质学,上海:申江中西书院,1844[2]徐寿·格致汇编、上海:格致书院,1877
[3]曾纪泽·使西日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4]周尔润.直隶工艺志初编,工艺总局,190
[5]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乙·中国图书公司,1913[6]丁韪良·格物入门.京师同文馆,1869
[7]清会典卷一百,转引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上海格致书院藏书楼书目.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9]王韬·格致课艺汇编.上海:上海书局,1897
[10]陈歆之,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史.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美)甘博著,陈愉秉译.北京的社会调查.北京:中国书店,2010.[12]电气化学讲义,出版者不详,x荧光测硫仪,1907.
[13]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魏允泰,江南制造局记,上海宝文书局,1905.[15]王兆春,中国军事科技通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16]净雨.清代印刷史小记.转引自《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北京:中华书局,1957[17]印刷所问答,北洋官报局,1905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