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硬化的目的是提高耐磨性,并消除在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发生相互黏附的***性。在硬度提高的同时,有可能耐蚀性能及疲劳强度也有所提高。这里首先关注表面硬度的提高,关注工艺本身及其对表面硬度提高的影响。表面硬化应在一压力保护气氛的炉子中进行并很好地控制,它可方便地改变处理结束时的气体成分,以生成均匀的无气孔金红石层。为了优化氧扩散层的深度和分布,氧的浓度需足够高,以产生扩散速率。其结果类似于TO工艺处理。这样它以一步方式进行了复式处理,更不需如BDO/TO组合处理那样的三步,从而显著节能。此工艺仅用完全惰性气体———ya气和氧气,因而十分环保,无***,不会引起***温室效应。虽然工艺很好,但真空处理费用昂贵,且氧化/扩散二步处理中有明显的控制问题。即使在真空中的扩散时间固定不变,步中形成氧化物含量的微小变化,也会引起其后硬度分布的显著不同。
在钛焊管发展早期,虽然中国从国外引进了完整的小直径钛焊管自动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钛焊管的历史,但由于当时国内生产钛焊管的原材料钛带卷完全依赖进口,且无法提供薄壁钛焊接管用的带坯,同时国外钛带卷的销售价格较高,因此***了国内钛焊管的生产;另外,因技术引进消化和原料采购困难的多重影响,国产钛焊管一直未真正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当时国内的钛焊管市场也未真正形成。由此认为问题的原因:在钛管轧制的过程中,钛管始终与孔型脊部呈一个马鞍形的面接触。
降低钛棒、钛板、钛丝等钛合金材料的价格必须从开发低成本的新合金系和改进生产工艺两方面进行:
降低原材料成本
钛金属熔点高,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与O,H,N和C 等元素有极强的化学亲和力,致使纯钛提取困难。工业上普遍使用Kroll 镁还原法生产海绵钛。表面硬化应在一压力保护气氛的炉子中进行并很好地控制,它可方便地改变处理结束时的气体成分,以生成均匀的无气孔金红石层。Kroll 镁还原法生产海绵钛工艺复杂、能耗高、周期长,并且不能连续生产,同时,需用大量的金属镁作还原剂,生产成本较高。目前,由英国剑桥大学开发的熔融中直接电化学还原TiO2的工艺有所突破,该方法生产海绵钛的生产周期短,且生产成本下降40%。
TA18钛管、钛合金管冷轧加工工艺分析
针对小规格厚壁TA18钛合金无缝管试生产中遇到的内表面易产生裂纹、成品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冷轧工艺参数对管材表面质量和拉伸性能的影响,探索提高管材成品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两辊开坯轧制变形量选择39%,管材内外表面质量较好;用三辊轧机进行中间道次轧制时,Q值小于0.87,管材内表面质量较好;成品管材轧制变形量选择30%,能够得到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显微***。为了提高TA18钛合金管材的成品率,在轧制过程中每轧制1~2个道次,就进行除油、酸洗、退火、矫直处理,再用喷砂 酸洗方法去除内表面裂纹。进一步检查孔型定径段末段出口处,发现在定径段的出口处,孔型曲线有一个突然的变化,在2mm的长度内,孔型直径就从35mm变为45mm,而45mm就是回转段的曲线直径。采取该措施后,成品管材探伤合格率提高到35%~40%。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