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由目测的太阳、月球、天空中的星星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
行星层次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恒星系统。
恒星层次现时人们已经观测到了亿万个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很普通的一颗。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试验室很难模拟。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测。
由于地球大气对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不透明,因此许多太空探测方法和手段相继出现,例如气球、火箭和航天器等。天文学的理论常常由于观测信息的不足,天文学家经常会提出许多假说来解释一些天文现象。后来,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在1930年提出,是一种尚没有办法检测到的粒子带走了缺失的能量和动量。然后再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修改或者用新的理论来代替。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的地方。
建造在地下的 中微子探测器
如果我们想要通过中微子去探索太空,那么我们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个问题是我们已经谈论过的 :中微子与其他物质的 相互作用极其微弱。解决这个问题的 办法比较简单,就是可以把大量的 物质放入一个大容器中,增加两者发生相互作用的 概率。因此,要提高检测效率,所需槽罐的长度将不是以米来计量,而是要长达数千米。第2个问题就比较微妙了。当我们“检测”到一颗中微子的 时候,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发现或捕到这颗中微子,而是发现一颗原子发生了某种非同寻常的 变化。研究人员把出现这种奇特的 现象归因于一颗看不见的 中微子。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