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21世纪,美国和欧洲地区,已经启动了用棱镜级级材料取代高强级材料的进程。特别是2004年问世的“逆反射材料,使用了棱镜技术,不仅从反光性能、加工方式、节能减排上,都比高强级有了质的提升,价格成本上,也不输于高强级材料
微棱镜反光膜的主要代表性产品,从逆反射特点和结构上,主要可以分为四类:注重远距离识别性的截角棱镜、注重近距离大角度识读性的截角棱镜、兼顾远距离识别性能和近距离识读性能的全棱镜,2mm反光丝,和这些棱镜技术与新型材料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棱镜型反光膜。他们是顺应应用层次的多元化,而在近些年涌现出来的应对不同层次需求的新型反光材料
从某种意义上说,逆反射材料的应用,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安全防范措施,与针对事故发生后旨在降低伤害程度的措施如护栏防护相比,更具安全价值,更能体现对生命的关爱。图1,2是各种典型应用的照片。
从20世纪30年始,人类除了迅速投入使用各种由科技工业创造出的新型逆反射材料,以尽快减少道路交通伤害之外,也开始逐渐地启动了对应用逆反射技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条件的研究。
20世纪40年始,这种***初制造的反光膜,被冠以“工程级”反光薄膜,广泛开始用于道路交通标志。此后,用于衣物等个人安全防护领域的反光膜等一系列产品,也伴随着合成树脂的问世,社会发展的需要,陆续被开发出来。此后,伴随着一系列材料科技和光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微棱镜反光材料的出现,使这种***初主要用于交通标志的反光材料,开始逐步被更新、更好的反光材料所代替
这种全棱镜反光膜的问世,突破了棱镜型反光膜不能同时兼顾远距离反光能力和近距离反光能力的学术屏障。它根据车灯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式,找到了在理想距离内的标志视认需要的角度(入射角和观测角),再确定了传统截角微棱镜上的不反光区域,1mm反光丝,然后将这些不反光区域去掉,从而实现了单位面积反光图9 全棱镜反光膜表面结构电子显微照片膜上的反光结构面积100%,也就是所谓的“全反光”。
当然,这只是理论反光效率100%。在实际制作中,由于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反射车灯亮度的100%还不能实现,反光丝,目前,反射效率是58%,这已经大大高于其他类型的反光膜,比如高强级的反射效率,只有23%。而且从观测角0.2o开始一直到2o,w其逆反射效率可以始终保持在50%以上。图9是全棱镜反光膜的电子显微照片
现在的全棱镜反光膜上,通过每一微晶立方体联结并按一定规律排列后,在一个平方厘米的材料面积上会有930个以上的单元,以控制光线射入和反射出的路径。微晶立方角体下层经密封后形成一空气层,利用光的衍射现象,使入射光线形成内部全反射,亮银双面反光丝,从而不需借助金属反射层即可达到越的反光效果。使用耐磨高硬度的聚碳酸脂材料和微晶立方体技术制成的这种反光膜与传统的工程级和高强度级反光膜比较,其反光性能不仅成倍增加,而且大角度反光性能亦有很大提高。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