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恒久性与沧桑感,与雕塑的物性特征密切相关。体量是实体空间,空间是虚空的空间,虚与实两种空间的互动和互傍,才构成了雕塑的审美空间。古代的雕塑,大多采用石头和青铜铸成,由于这些材料在抗御时间和风雨的侵蚀方面比任何纸质或布质的绘画更具有优势,因而,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观赏到古希腊罗马甚至更早年代的雕塑杰作,但是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看到与雕塑同样古老的绘画作品。
因此,在所有艺术中,雕塑的恒久性是最突出的。任何雕塑形象都是对现实中生命瞬间的凝结和定格,而且,是现实中某一单一生命或生活的片断的瞬间定格,是一种相对来说无背景和无情境性的特写定格。与任何平面的艺术,比如绘画相比,雕塑的沧桑感也是比较独特的一个方面。由于久经风雨,雕塑,尤其是比较古老的雕塑,不是显示出品相的残缺,就是暴露出在自然的淘洗和历史的激荡中留下的风化印迹。这就使得观赏者常常能够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倾听”到雕塑所储存的时代的回声,所记录的社会灾变的磅礴巨响。因此,在这一点上,雕塑也如同建筑,具有石头的史书的价值,即历史的、文化的价值。
正因为此,雕塑就更多些诗的特性,造型优美、风格明快、语言简洁,充满了象征性和暗示性,而且非常感性,具有材料特有的质感和触感。
比起雕塑来,绘画就更多些散文性,形象逼真、描绘细腻、场面完整,所以,苏姗·朗格说:“一幅绘画是一个完整的视觉区域。雕塑工作完成后,经过自然干燥,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就可进行玻璃钢雕塑模具制作了。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创造一个独立的、内容齐整的空间,这个空间就像我们举目眺望现实世界,各种景致出现在眼前一样自然。也就是说,绘画创造的幻像是一种虚幻的景致”从绘画的效果看,它像是从世界中裁取的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场面;而雕塑则像是从世界中抽离出的一种物体或一系列物体,然后又将这一物体植入一个空间或世界。因此,一般地说,雕塑几乎不需要特定的环境或背景,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而在绘画中,主题或者描绘的主体部分和背景是无法分离的,它必须整体呈现。
现代不锈钢雕塑是对雕塑传统观念的真正革命
现代不锈钢雕塑是对雕塑传统观念的真正革命。泥塑动物雕塑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使用的,我们需要结合环境、结合使用者的各种心理效应来处理。金属材料、新加工手段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也同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意识,颠覆和重塑了传统雕塑的形式观念、材质观念和空间观念,将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主义美学推向顶峰。但这并不是终结,不锈钢雕塑从80年代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时代,后现代主义的不锈钢雕塑更是很难分辨各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一切都变得无法确定。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