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35P92美标钢管报价高性价比的选择
作者:江苏埃尔核能2020/9/19 1:59:01










定价之殇:面临以普氏指数为定价基准的“尴尬”

  2016年,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拉开序幕,为跌入谷底的中国钢铁行业迎来了转机。钢价大幅上涨让行业扭转了大面积亏损局面,而外矿供给正处于扩张周期,带动钢铁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大幅改善。

  好景不长,到了2019年,受巴西和澳洲飓风的影响,铁矿石现货供给端出现紧缩,但钢铁产量不减反增,短期内铁矿石供给偏紧。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5月,铁矿石进口同比减少2359万吨,生铁产量增加导致需求增加2976万吨,供需矛盾缺口扩大至4910万吨。叠加汇率、运费和市场预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

  日报记者发现,除了供需基本面因素,铁矿石价格大幅拉涨也凸显了铁矿石定价方面的“尴尬”。众所周知,由于中国钢铁企业大型化,长协采购有利于生产稳定,所以中国85%的进口铁矿石都采用长协采购的模式。普氏定价采取每日小样本询价的方式以小博大,由10%左右的港口零售来决定市场价格,终导致铁矿石价格易涨难跌。

  “普氏指数在铁矿石定价的地位目前还难以取代,比如,四大矿山作为外资机构,优先选择境外的普氏指数。”天风研究总监周耀臣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钢铁企业深度参与铁矿石,并开展了以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不过,基差定价目前仅在国内市场刚刚推广,2018年总量仅约1000万吨,并且属于普氏定价基础上的二次定价,无法改变普氏指数作为定价基准的现实。短期内,国内铁矿石价格运行仍属于从属地位,在定价方面的影响力不如普氏指数。

  作为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每年进口10亿吨以上的铁矿石,但钢铁企业却面临着以境外机构指数价格为基准的“尴尬”。周耀臣认为,普氏指数问题是以询价的方式、小样本来定价,统计口径比较窄,价格形成的过程中人为空间比较大,某种程度上会有偏向国外矿山的可能性。

  以“豆”为鉴:化解“输入型行业”的市场风险

  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上游垄断问题在我国有色、油脂市场也一直存在,但得益于对工具的合理利用,相关产业获得了更高的***性和话语权。特别是与钢铁行业同为“输入型行业”的油脂油料市场,通过利用工具成功化解了2008年***危机和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在国际市场发挥了“中国影响”,足以给当前困境中的钢铁行业一些启示。





 首先,钢铁生产有所回落。据钢铁协会旬报统计,6月中上旬,按会员钢铁企业平均日产量估算,***日产粗钢285.15万吨,环比下降0.78%。6月23日,唐山市***发布限产文件,要求6月24日至7月31日,唐山大部分钢企烧结、高炉、转炉限产50%以上,少部分钢企限产20%。同时,由于废钢用量大幅增加,对铁矿石的需求有所减弱,再加上国产矿的增加,后期偏紧的预期将明显降低,市场难以支撑铁矿石价格持续维持高位水平。

  其次,进口矿港存小幅下降,环比降幅收窄。6月末,***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量为1.16亿吨,环比下降833万吨,降幅为6.72%,虽环比继续下降,但降幅较上月收窄0.94个百分点。随着铁矿石发运量的增加,后期港口库存有望止跌回升,市场供需状况将有所好转。

  后,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严重挤压了钢铁企业效益,1-5月钢铁协会会员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8.15%。随着后期钢铁产量的下降,铁矿石供需状况也将逐步改善,价格难以继续大幅上涨。

  王国清表示,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上涨幅度高达60%以上,虽然由供应趋紧导致,但也超出合理区间,预计三季度随着各地环保措施的实施,以及下半年由于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疲软,钢铁需求平稳趋弱,对于钢铁生产形成制约,进而影响铁矿石需求,有效缓解铁矿石市场供需关系,铁矿石价格将逐渐回归理性。


商户名称:江苏埃尔核能电力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