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良好,高技术制造业***及技术改造***正在成为拉动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前5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7.5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术改造***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12.3个百分点。据此预计,随着制造业产销状况好转,下半年板材市场“钢需”或将增加,板材市场行情或将好于上半年。
二是影响钢材市场供给的因素。今年初以来,钢铁企业盈利尚好,生产热情很高,产量居高不下,持续走高,导致市场供给压力加大。
时下,各地环保整治力度不断加大,预计下半年钢厂产能释放将受到制约。近日,生态环境部和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对秋冬季差异化错峰生产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反馈,一些钢铁企业被约谈。、也于近日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要求地方***强化督察问责、实现标本兼治。此外,今年第四季度,北方地区又到采暖季,当地钢铁企业将根据空气质量状况进行限产或错峰生产,再加上年末钢厂将集中检修。这些因素都将遏制钢厂产能释放,预计下半年钢产量飙高的状况将改变。
三是影响钢厂出厂价格变化的因素。日前,部分大型钢企出台7月份价格政策。其中,冷轧产品出厂价格下调100元/吨~150元/吨,说明钢厂对7月份的板材市场行情并不看好,从而波及下半年市场行情走势。
据统计,2019年以来至6月底,铁矿石主力合约价格从年初的491.5元/吨上涨至833.5元/吨,涨幅69.58%,青岛港金布巴粉现货从483元/湿吨上涨至834元/湿吨,涨幅72.67%,换算标准品的价格为932元/吨。境外方面,普氏指数从72.35美元/吨上涨至117.95美元/吨,换算含税价格为951元/吨。价格始终低于港口现货价格和普氏价格。
伴随铁矿石价格大涨,钢铁行业利润日趋减少。根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5月,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55亿元,同比下降18.15%。同期,钢企采购进口铁矿价格同比增长19.1%,煤、焦炭、废钢价格也在上涨,直接影响了企业效益,而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然高达63.96%。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士直接喊话“矿价太贵了”!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到6月,我国铁矿石主力合约结算价从638.5元/吨涨至833元/吨,涨幅30.54%。同期普氏指数涨至117.95美元/吨,涨幅34.19%,折算价格约为951元/吨。从近期价格走势看,我国铁矿石涨幅、价格都低于境外普氏指数。经测算,如果用铁矿石主力合约指数的月均价替代普氏价格指数月均价定价,上半年我国钢厂进口铁矿石可累计节省约25亿美元,折169.50亿元。
“三大矿山的价格垄断堡垒正出现裂痕并不断蔓延。”业内人士分析,直观的表现,一是国内各大钢厂在矿石采购上的长协订单占比出现下滑,更多是直接去港口采购矿石现货;二是国内钢企、贸易商在议价时不仅会照旧参考普氏指数、新加坡掉期价格,同时也会参考大商所铁矿石价格,且铁矿石走势相较前二者有意义;三是新加坡掉期市场弊端显现,产业客户回流国内进行套保。
***发改委价格中心在上述分析预测中也特别提及,要提高产业资金在和掉期市场的占比,降低资金对市场价格的干扰。近几年来,和掉期等衍生品对现货定价的影响明显增强,当前铁矿开通门槛相对较低,散户等投机资金参与度高,是国内铁矿石价格波动大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鼓励产业资金参与和掉期市场,提高产业资金占比,增强对现货真实情况的反映度。
近期,钢厂端的环保限产加码打乱了黑色系原本的运行逻辑,市场预期突然转变,煤炭、钢材、铁矿石表现进一步分化。黑色系行情演绎逻辑是什么?对股期***有何启示?本栏目邀请国投安信黑色产业首席分析师、西南研究员夏学钊对此进行分析。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近期煤焦钢产业链价格运行逻辑?
:近期黑色金属产业链的市场焦点主要在于钢厂端的环保限产加码,导致产业价格逻辑从炼钢利润收缩转变到炼钢利润扩张上来。上半年在房地产新开工表现较好、基建迅速发力的宏观环境下,建筑钢材的下游需求表现强于预期,对煤焦钢市场形成一定提振。但进入下半年,房地产及基建进一步发力的驱动力量预计要开始走弱。
从季节性来看,6-8月建筑钢材需求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大概率环比走弱,因此钢材价格自6月开始出现阶段性顶部,之后调头向下。但原材料端,巴西溃坝事故的影响逐渐体现到发运量下降上,所以铁矿石价格涨至100美元以上后一直居高不下。而焦炭受到山西省焦化行业环保限产及去产能等事件预期影响,价格同样也比较抗跌。所以,综合之下导致铁水成本大幅抬升,叠加钢价回落,平均炼钢利润就从600元/吨左右快速回落至200元/吨左右的低位水平。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