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改造——
1、水路改造应遵循“走顶不走地,走竖不走横”的原则,走顶必须用金属管卡固定,间距不大于60厘米。
2、根据安装产品确定出水口位置:淋浴热水器冷热水管中心间距15厘米,距地100-120厘米;上翻盖洗衣机水口高度120厘米;水盆菜盆给水口高度45-55厘米;马桶给水口距地20厘米;墩布池给水口高出池本身20厘米。
3、水电路线管不能在同一个槽内。
4、不允许在墙面开横槽。
5、进行下水改造后必须进行水管通水试验,确保每个下水通畅。
6、水改后必须进行打压实验,打压8公斤左右,时间为30分钟。
7、移动地漏下水PVC材料应使用50口径的下水管。
8、墙面封槽必须保持平整,地面接头处不能高于地面2公分,便于之后贴砖。
9、增加或移动地漏需要抬高地面,如果想用深水封地漏,地面***少需抬高10厘米,可采用局部或全部抬高地面方式。
10、***好不要在地漏上再增加一个洗衣机地漏,否则容易出现返水的情况。如果是水盆下水移位或增加则不涉及这个问题。
11、平层改动马桶也需要抬高地面,马桶移位一般用移位器,但一般只能移10厘米,并且容易导致堵塞。
12、不能在地暖或暖气管道区开槽。
二、按处理方法分类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
1、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七、吊顶内管道安装
1)吊顶内无污染物,管道、风道过墙处应封堵整齐。
2)排水接口严密,伸缩节位置应正确,吊支架无脱落,间距位置应合理。横管段坡向正确,顶板与管根处无湿渍、渗漏。
3)风机盘管机组平正,支吊架垂直牢固,有防松动措施,双螺母紧固齐全。
4)风道、管道保温层应完整到位,保温层、保护层平整密实无破损开裂。支、吊架不得嵌入保温层内,支、吊架部位应采取绝热措施,当采用木垫块时,木垫块应认真做防腐处理,垫块高度应与保温层厚度相匹配。
5)软连接材料使用正确,安装牢固,松紧适度无开裂、扭曲、超长,或当异径管使用等。
6)镀锌管丝接接口的麻丝、生料带应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八、散热器安装
1)散热器位置正确,平正牢固,炉卡设置合理,侧向上下一致,多组散热器标高一致,纵向顺直,间距符合要求,涂层均匀无返绣脱落现象。
2)采暖立管垂直、卡架使用正确,平正牢固。多根立管、卡架、组配件高度一致整齐,过层套管封堵严密,涂层均匀无返锈漏涂现象。
3)采暖横向干管坡向正确,固定支架位置,安装符合要求,活动支架明确。
2.构件制作质量控制
钢结构工程的施工通常要经过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两个阶段。
钢结构一般制作工艺流程分为:放样→下料→拼板→切割→组立→埋弧焊接→钻孔→组装→矫正成型→铆工零配件下料→制作组装→焊接和焊接检验→防锈处理、涂装、编号→构件验收出厂。
在钢结构制作中,应根据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抓住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如控制关键零件的加工,主要构件的工艺、措施,所采用的加工设备、工艺装备等。
3.焊接工程质量控制
(1)钢结构施焊前,对焊条的合格证要进行检查,按说明书要求使用,焊工必须持证上岗证。
(2)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一、二级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渣、弧坑裂纹,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满焊等缺陷,一、二级焊缝按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在规定的焊缝及部位要检查焊工的钢印。
(3)不合格的焊缝不得擅自处理,定出修改工艺后再处理,同一部位的焊缝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