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电泳凝胶的染色
核酸电泳凝胶的染色
凝胶的染色和观察 凝胶中核酸带的染色,常用***化乙锭法和银染法。前者与琼脂糖凝胶的染色方法相同。
银染法的灵敏度较高,可如下操作:
(1) 将凝胶置固定液(10%乙醇,0.5%冰醋酸)中固定10分钟;
(2) 双蒸水洗1-2次;
(3) 置0.01mol/L AgNO3溶液中,室温反应15-30分钟;
(4) 充分水洗;
(5) 置NaOH-甲醛混合液(200ml 3%NaOH,含1ml甲醛)中反应至条带显色清晰,本底适宜;
(6) 用5%冰醋酸终止反应。
以上信息由北京龙方科技为您提供! 龙方电泳 伴您成功!
核酸电泳技术介绍
核酸电泳技术介绍
凝胶电泳分离核酸的基本原理凝胶电泳是分子生物学中鉴定、量化和纯化核酸的常用实验技术。 因其速度、简便性和通用性,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核酸的分离和分析。 采用凝胶电泳法,可在几分钟到数小时内分离出约0.1 - 25 kbp范围内的核酸,且可高纯、***地从凝胶中回收分离的核酸。
该项技术主要,在大小、电荷和结构的基础上,将电场施加于带电分子混合物上并引起迁移。 中性至碱性pH值(图1A)范围内,核酸中核苷酸骨架上的磷酸基团带负电。 因此,每个核苷酸携带一个净负电荷,即,一个核酸分子的总电荷与核苷酸的总数或它的质量成正比。 换言之,DNA或RNA分子的荷质比是恒定的。 因此,它们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其大小(结构可比较时)(详细了解 核酸结构如何影响迁移)。 因此,当受到电场作用时,核酸从负极(阴极)向正极(阳极)迁移,较短的碎片比较长的碎片移动得更快,导致基于尺寸的分离。
DNA电泳原理
DNA电泳原理
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通常带电荷,将其置于电场中,会以一定的速度向与其电荷性质相反的电极迁移,迁移速度称电泳速率。
电泳速率与电场强度、分子所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与分子与介质的摩擦系数成反比。 摩擦系数与分子的大小、构型及介质的粘度有关。
在生理条件下,DNA分子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呈离子化状态,故DNA实际上呈多聚阴离子状态,在电场中向 正极方向迁移。
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重复,故等量的双链DNA几乎带等量的净电荷。
如电场强度一定、电泳介质相同,电泳速率就取决于核酸分子的大小和构型。 构型相似的分子:分子量越大、迁移越慢。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