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肥作用选择适当的喷施时间。叶面施肥效果的好坏与温度、湿度、风力等均有直接关系,进行叶面喷施选择无风阴天或湿度较大、蒸发量小的上午9时以前,适宜的是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如遇喷后3-4小时下雨,则需进行补。
叶面肥作用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植株的上、中、下部的叶片、茎秆由于新陈代谢活力不同,对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强弱差异较大,要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
叶面肥的浓度要适当
由于叶面肥是直接喷施于作物地上部的叶面,植株对肥料的缓冲作用非常小。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叶面肥的喷施浓度。浓度过低,作物接触的营养元素量小,使用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往往会灼伤叶片造成肥害。同一种叶面肥在不同的作物上喷施浓度也不尽相同,应根据作物种类而定。如尿素:一般禾谷类作物喷施浓度为1%~2%;蔬菜、瓜果等喷施浓度为0.5%~1%;育苗期的幼苗喷施浓度不能高于0.2%;不同的酸碱性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一般要求叶面肥的PH值在5~8之间。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浓度通常为0.3%~0.5%,且锌、铜、钼的施用浓度还应适当降低。
叶面肥要随配随用
肥料的理化性质决定了有些营养元素容易变质,所以有些叶面肥要随配随用,不能久存。如叶肥,新配制的应为淡****、无沉淀,如果溶液变成赤褐色或产生赤褐色沉淀,说明***铁已经被氧化成高价铁,肥料有效性已大大降低。如果配制溶液的水偏碱或钙含量偏高,形成沉淀和氧化的速度会加快。因此,为了减少沉淀生成,减缓氧化速度,在配制溶液时,可在每100升水中先加入10毫升无机酸或食醋100~200毫升使水酸化,再将溶解其中,则效果更好。不同作物反应不同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如马铃薯、甘薯、棉花、油菜等叶片大,角质层薄,肥液容易渗透进去,吸收叶面肥的能力比单子叶作物强,因此这种作物根外追肥的效果较好,所以双子叶作物喷施浓度宜低。
叶面肥施用量少,效果迅速明显,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是一种既经济、效果又好的施肥措施,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叶面施用更有独到之处。但叶面施肥工作比较麻烦,花费劳动力也比较多,同时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也因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叶面施肥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在根部施肥的基础上,正确应用叶面施肥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叶面肥的增产、增收作用。因此,为了减少沉淀生成,减缓氧化速度,在配制溶液时,可在每100升水中先加入10毫升无机酸或食醋100~200毫升使水酸化,再将溶解其中,则效果更好。
从营养元素的作用来看,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也不同。大量元素主要参与构成植物机体成分,如蛋白质、淀粉、脂肪、纤维素、木质素等,而微量元素主要是在大量元素形成上述有机物质的生理生化过程中起促进或催化作用,其本身并不固定在机体的组成成分中。因此,人们也常把大量元素称为结构物质,把微量元素称为活性物质。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大量元素相当于人类食用的米、肉、蛋等食物,而微量元素则相当于、***等,摄入量虽少,但缺一不可。喷施浓度要合适不同的叶面肥有不同的使用浓度,不同的作物种类喷施浓度不一样,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喷施的浓度也有差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